由于国情不同,对供应经济学而言,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很多关键性的差异。
在中国,那些与削减过剩产能,促进新兴产业等概念相关的周期性股票将会获得潜在受益的机会。投资者应该关注:医疗保健,教育,网络技术和新型制造技术等板块。
“温故而知新”:从“两会”看2016投资机会
每年3月,中国政府都要举行本年度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众所周知,在“两会”期间,中国领导层都会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年度以及未来的政策趋势、经济走向作出重大决策。在今年3月3日至15日召开的“两会”上,中国同样推出了一大批对全球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
“两会”推出的主题常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国投资者重新分配他们资金的一个非官方指导。通常情况下,每一年的“两会”都会讨论一系列反复出现的热点问题,比如医疗保健,教育,环境保护等,但是今年的“两会”主题却与以往迥然不同。
如果要确定“两会”关键主题有多重要,简单的办法就是回顾一下过去两年的“两会”主题在官方媒体和政府政策中显现的份量。2015年的“两会”主题是“互联网+”,这是一项刺激和鼓励互联网和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的政策;2014年两会的主题是“区域发展”,同期政府宣布“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致力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将中国与其贸易伙伴能够更好地连接起来。在政府工作中涉及推进这些主题的证据在国内随处可见。
今年“两会“的主题是“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1月度谈及这一主题。自那时起,这一主题就被广泛讨论,并且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热门的流行话语。
“供给侧改革”将会促进市场竞争活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实现一个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启动供应和生产侧改革的行动,将会通过压缩过剩产能,更多关注新型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方式,促进市场竞争活力。
供给侧改革可以让中国经济受益的一个例子,就是通过改革来提高国内商品的竞争力。近几年来,受购买意愿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海外购物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一个主要的消费趋势。随着国内中产阶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对产品质量的预期也在逐步上升。很多中国消费者都热衷于购买日本的电子产品,韩国的化妆品,以及澳大利亚的奶粉。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标准,使其能够与全球竞争对手相匹配,同时要减少市场不认可的产品。
供给侧改革的四个关键点
习近平主席概括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四个关键点:
1) 化解过剩产能;2)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 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4) 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供给侧改革相关的政策被重点强调,包括以下几个细节:
在针对煤炭和钢铁行业压缩过剩产能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会提供1000亿元资金用于重新安置以上行业的下岗职工。
国有企业改革:部分国有企业将会通过创新进行发展,部分将会被兼并重组,还有一部分将会退出市场。
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政府将会“确保不同城市按照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化解房地产行业库存过剩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一线城市将会采取更严厉的房地产政策,而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将会实施刺激政策。
美国供应经济学的经验
与习近平主席新的关于“供给侧改革”政策相关的供应经济学在美国已有过实践。在现实情况中,中美两国的政策有很多差别。
供应经济学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在遭受经济滞胀问题,主要表现为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经济需求停滞不前同时存在。当时的美国经济存在几个结构性问题,包括极度偏高的税率,对部分行业的管制以及对物价的控制等。
在罗纳德-里根政府的管理下,供应经济学被用于解决经济滞胀问题。里根政府强调降低税率,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1981年和1986年先后通过了经济复兴税法和税收改革法案,进一步放松了对交通运输,通信,能源,金融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市场管制。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后,80年代的美国经济连续92个月创纪录的保持平均值为4%的增长速度。
与强调市场自由化的美国供应经济学不同,中国正在采取更多的政策导向途径。中国政府将更加积极地引导从需求侧向供应侧转变的结构调整。与美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历相似,中国经济面临的也是企业所得税过高和某些经济领域的准入限制问题。我们相信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以往的经验,进一步降低企业税率,放宽市场准入要求。
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机会
在“两会”召开之前,精明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在股票市场寻可能会与“供给侧改革”题材相关的机会。比如周期股中的煤炭、有色金属和钢铁行业在“两会”期间表现不俗。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也是一个利好因素,由于“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主要内容就是压缩周期性行业的过剩产能,这一政策因素也给市场价格反弹提供了支持。
“供给侧改革”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消除过剩产能问题的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在钢铁,煤炭,和水泥行业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现象,也会导致在这些行业出现产能高度集中的问题。当产能过剩问题得到解决,供给/需求侧状况好转,企业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部分国企因此而采取的强力改革,都会成为潜在的投资机会。同时,房地产市场采取的去库存的措施将会改善销售局面并促进租赁市场的发展,这一趋势反过来可能又会惠及房地产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服务产业。
除了压缩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同样会鼓励新型产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未来将会给新型产业带来大批投资。
更多投资机会将会出现在医疗保健,教育,网络技术,新型制造业和创新行业,比如机器人(300024)制造行业。
通过专注于供给侧改革,中国的目标是压缩过剩产能和促进新兴产业增长,终形成一个更具活力的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