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2016-06-16 840
导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对解决中国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起着决定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对解决中国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起着决定性作用。县域是经济发展的前沿,是经济社会的底部基石,承载着广大的面积和多的人口,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需要供给侧改革的引领。湖北襄阳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实践,尤为值得关注。

 

    发展县域经济,产业设置要找准特色。水无定势,兵无常形。每个县域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路径也千差万别,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扬长避短,在差异竞争中拓展发展空间。县域产业设置和项目建设不可一哄而上,千县一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应“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形成特色“拳头”产业。

 

    过去,襄阳7个县市区,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和纺织三大领域,受市场 “冷热”影响大。如今,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自身的转型,襄阳各县区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谷城的循环经济,宜城的水晶加工,南漳的磷化工,保康的生态旅游,襄州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枣阳的特种车,老河口的“回归经济”……一县一品的县域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襄阳的实践表明,准确把握市场趋势、产业走势和自身优势,找准供给侧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避免同质化、低端化、低效率的竞争。

 

    通过技改和创新实现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县域实体企业面临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因此转型升级、加速技改、研发创新是县域经济走出产业困局的必然选择。

 

    对于传统产业,应加快改造步伐,在新技术的引导下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含量的提升。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结合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加快新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抢占高端市场。政府应加速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做好人才竞争战略,将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充分匹配。

 

    “智能化”是襄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通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襄阳县域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成长。“智能制造”使谷城的三环锻造获得戴姆勒奔驰公司青睐,成为国内一个家为奔驰提供安保件的企业;金鹰重工研发的高端铁路运维设备迫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腰斩;美利信科技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和机器人作业后,打破了长期以来发动机缸体由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发动机缸体纯国产化。

 

    事实证明,那些积极实施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技改升级早,创新投入大,产品结构合理,品质过硬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享受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大多可以从容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为县域经济提供较强的发展动力。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改革驱动。供给侧改革要在县域经济层面发挥效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自我革命、放手放权,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又换位思考、强化服务,围绕企业所急所难精准发力,不越位、补缺位、纠错位,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创新动力,增强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襄阳,市、县两级成立行政审批局和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全域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区县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简,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建立汉江产业基金,组建政企学研联盟,创建襄阳市检测认证产业园,打造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政府简政放权和服务创新为襄阳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投资环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954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