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是新常态下制造业的新指引

   2016-04-11 790
导读

近日,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宣布《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出台。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也对外就《中国制造2025》的编

 

近日,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宣布《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出台。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也对外就《中国制造2025》的编制背景、总体思路以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阐述,《中国制造2025》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明表示,《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是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指引,是为中国制造业在经济新常态中指明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产业如何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升级,董明认为,《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是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指引,是为中国制造业在经济新常态中指明发展方向。工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服务业则是工业的战略取向。工业为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广泛的服务对象,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共识。

“而制造业、服务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则体现在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是制造业向下游延伸,二是制造业向上游拓展。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中型企业通过改制,将内部服务业推向社会,变成社会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外包享受社会服务。”董明表示。

3月25日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会议提出,未来十年,我国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董明认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在此带动下,国内一大批制造业公司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互联、集成控制、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五个核心环节均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射频识别、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9大行业均有望受益。而跨界和融合,则是中国制造未来的关键。

事实上,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两者的比较也备受市场热议,对于两者的理解,董明认为,如果德国工业4.0是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希望在未来制造业的各环节中全面接入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实现联系可视化。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层设计和路径选择。两个都关注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德国4.0关注的是信息物理融合,中国则要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953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