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是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加速器

   2016-04-11 680
导读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此次会议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此次会议提及,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4月8日未来网)

  标准被认为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更是装备制造业成败的关键。制造强国须标准引领,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高标准支撑。而现实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处在中低端,相应的标准也相对滞后。去年,为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的实施,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工信部开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此次会议通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无疑将为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提供强引擎、注入加速度。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综观我国制造业,其总产值已经位列全球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占全球五分之一,名列一个;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体量上的大国。

  但与之同时应该看到,量的优势却始终难掩质量、特别是品牌方面的竞争劣势,我国制造业一直存在着大而不强、知名品牌少、产品品质不高甚至质量不达标的瓶颈问题。而与之相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重视标准,使得自己的产品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勇立潮头、经久不衰,赢得诸多消费者有情钟的青睐。比如,众所都知、耳熟能详的德国的厨具、汽车,瑞士的手表,等等;比如,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只有21个;比如,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而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上的差距。诚如广泛流传于产业界的一种说法,虽不完备,但却体现了标准的重要性: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从世界范围看,国际标准9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我国占比仅1%。由此不难看出,制造业的竞争实质上也是标准的竞争。从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的8个优化行动领域看,标准化列于位便是有力的印证。面对一边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边是中高端供给不足,一边是国货库存积压,一边是国人在全球扫货的客观现状,通过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方向,无疑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一环。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高标准。在消费者追求品牌质量的当下,一边是成本优势逐步消失,一边是产能过剩已是事实,以低价取胜的国货面临窘境。而摆脱窘境的一个出路在于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受群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标准是工业实力的象征,也是引领产业进步的方向。可以预见,此次会议通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其标准“+”效应带来的必然是质量“+”的成效,必将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速度,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定当可期可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sipi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909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