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如何提升创新力?

   2016-04-07 520
导读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而我国也于去年3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来正式迎合全球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而我国也于去年3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来正式迎合全球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战略。那么在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以及新型工业革命的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在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迅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迎合“制造强国”的发展要求,本文将进行系统分析。
  作者:苏翔
  赛迪经略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总经理
  一、信息数据的收集和系统分析是一条鸿沟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对于制造业的前沿发展一直保持警醒态度,很多国内优秀企业已经尝试去自我创新、自我升级、自我创新,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使其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缺乏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甚至有条鸿沟一直亟待中国制造业工厂去逾越,这就是消费者的信息数据的收集和系统分析。
  对中国工厂来说,核心要求是实现信息流、物资流和管理流合一,这样的要求就必须以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去支撑。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相对来说组织架构层级较多,组织内部沟通成本较高,其业务、职能部门划分建立在原有的社会化生产的基础上,强调销售导向,在生产上一手抓产能,一手抓质量。而在未来工业4.0的发展过程中,客户参与的产品研发方式要求整个工厂的组织必须围绕着新的生产方式设计,所以对于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就格外重要,消费者的信息数据可以作为制造业系统的大脑,提高其生产的安全性、效率、成本、可靠性、灵活性,减少成本,提升工厂的生产价值。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求下,信息化水平必将迅猛提升,如果将整个产品从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部关键环节都纳入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那么这个极为复杂的信息中枢所带来的收益将弥补巨大的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设备和系统的投入价值,使企业能够把控发展的着手点,看清未来局势,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迎合工业转型的浪潮。
  二、消费者价值的创新将主导产业链再整合
  在中国全面进入“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中,实体与虚拟网络世界已经趋向融合,在新型工业转型变革的同时,技术特征和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永恒追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已成功提高了世界生产力,工业4.0的到来将不在以制造端的生产力需求为起点,而是将用户端的价值需求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出发点,以消费端为推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将成为未来主流模式,终达到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协同优化,互惠互赢的格局。
  在现今的制造系统中,存在着无法被决策者掌握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设备的健康衰退、零部件磨损、运行风险等。这些因素无法被量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之下,制造业价值创造的关注点和竞争点应该放在不可预见的因素上。进而,将制造价值向使用过程延伸,实现产品价值大化,不再以仅仅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而且要利用用户的使用数据创建新的使用情景,从中找到用户的“不可见需求”,加大业务创新渠道,提供更加优质的价值服务。
  以消费者为导向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数据的融合,数据融合将作为未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重要的媒介,聪明的企业将用消费者数据决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决策,实现生产上下游的整合,将工厂的组织价格趋于端平,生产资源的利用更加优化,实现企业真正的价值创新。
  三、商业模式与智能服务体系创新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2025”并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革命,而是一场更加深刻的变革,创新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产业链和价值链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制造业的革命只是工业4.0实现的基础条件,其根本的驱动力来自于商业模式与智能服务体系的创新技术变革,这两者才是未来工业界竞争的关键。
  发现用户价值的缺口、发现和管理不可见的问题、实现无忧的生产环境,以及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挖掘。中国不仅是世界一个的制造大国,更是世界一个的使用大国,无论是制造设备还是终端消费品,中国都拥有庞大的使用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并没有被很好地加以分析利用,因此还只是潜力,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竞争力。
  未来工业界的机会空间可以被分为四个部分:一个个部分是满足用户可见的需求和解决可见的问题,但“中国制造”必须在质量、污染和浪费等问题上加大工夫,做到持续的改善与不断完善的标准化。第二个部分在于避免可见的问题,需要从消费者数据中挖掘新的需求为原有生产系统和产品增加价值。第三个部分在于利用创新的方法与技术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如具有自省能力的设备等例子都是使不可见的问题透明化,进而去加以管理和解决不可见的问题。第四个部分是寻找和满足不可见的价值缺口,避免不可见因素的影响,这部分需要利用数据分析产生的职能信息去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这也是中国企业能够迎接未来新一轮工业革命所达到的终目标。
  四、产品为载体、数据为媒介挖掘用户需求
  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往往从自身产品的缺点着手,忽视了客户的使用方式。例如:买汽车的人都会提出省油需求,汽车制造商因此致力于改进车型和发动机让车子更加省油,却狠招关注用户的驾驶习惯对于油耗的影响。架势习惯对于用户而言是不可见的,因此不会有用户要求汽车具备管理驾驶行为的功能。在工业4.0时代,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够为消费者在驾驶时给出正确的架势提醒,并为消费者预测道路的拥堵情况,推荐更加的路线。未来工业4.0时代的企业卖给用户的不再是单一产品,而是有价值的能力,对于驾驶者而言,汽车不仅是一个产品,更能在驾驶过程中体会车辆带来的行动力、时尚感、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等一系列能力,并且在享受产品能力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媒介提升了自我能力。这些能力对应的服务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提供给用户有限的选择,而是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佳匹配方案,因为每一个用户的使用数据都是个性化的。
  由此可见,工业4.0时代的市场竞争会从以往满足客户可见的需求向寻找用户需求的缺口转变。以往我们将产品卖给客户之后就几乎到达了生产价值链的终点,然而工业4.0时代将价值链进一步延伸:以产品作为服务的载体,以使用数据作为服务的媒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用户需求的缺口,并利用数据挖掘所产生的信息为用户创造价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785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