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长春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各项目标和具体任务。
按照规划发展目标,长春市委副书记杨子明对2016年长春市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全市上下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争做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集成推广重大增粮技术,强化智能农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81.15万亩,完成投入11.5亿元;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全市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再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81%。
围绕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着力科学调整农业结构
突出发展园艺特产业,产值计划实现196亿元,增长4.8%;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突出抓好“三区一带”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长春环城现代都市农业圈和一批全国美休闲旅游乡村和全国五星级休闲旅游企业。
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建专项招商工作组,建立招商项目库;大力推进玉米产业化,实现“粮变肉”、“粮变奶”,提高综合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组建龙头企业服务工作组,对龙头企业开展跟踪服务;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鼓励并支持工商企业与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
围绕特色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
集中打造长春特色品牌,按品种、分系列,集中包装打造一批长春特色优势农产品;突出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全面提升74个省级蔬菜棚膜园区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开发农产品市场,年内认证长春名牌农产品单品20个;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20个特色电子商务村屯和示范点建设。
围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及创新发展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整改”的要求,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强化县域经济目标管理,把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绩效管理考评体系。
围绕适度规模经营引领,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年内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新增500个、家庭农场新增50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年内完成培训5000人,新增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100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达32.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培育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围绕农业资源保护,着力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各县(市)区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逐级签订责任状,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压实各级干部包保责任;全市秸秆还田利用率达18%;抓好黑土地保护与治理,农安、榆树各建设10万亩试点。
围绕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加强五大实验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实验区建设详规和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
务,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长春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实验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重点项目落位,年底各实验区建设要有形象、有进度。
围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确权登记工作,五县(市)区确保年底确权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实现农村产权要素资本化;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展粮食银行试点,建设好仓储设施和物流节点项目;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抓好榆树、双阳两个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
围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
年内创建美丽庭院8000个,干净人家3万个;重点围绕“六线一环”集中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将龙嘉镇龙家堡村和兰家镇合隆村打造成国家级“美丽乡村”;组织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建立村级“巾帼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站”50个,建立以女性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