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将通过“五大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集中发力,实施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寻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确保2020年长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如期实现。
——榆树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实验区
为旱作农业综合实验区,空间布局:以五棵树镇为启动区,沿榆陶公路五棵树段、102国道榆树段呈扇形布局向东向北拓展,核心区涵盖刘家、闵家、环城、先锋、恩育、弓棚等乡镇,辐射带动区包括榆树境内玉米等旱作粮食作物优势乡镇。启动区及核心区规划实施区幅员面积1257.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5.02万亩。
——农安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实验区
为旱作农业综合实验区,空间布局:以合隆镇陈家店村为启动区,沿302国道向北拓展,辐射带动区包括农安境内玉米等旱作粮食作物优势乡镇。启动区及核心区规划实施区幅员面积17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1.59万亩。
——松花江流域水田生产现代化实验区
为水田生产综合实验区,空间布局:榆树区域以大坡镇为启动区,德惠区域以岔路口镇为启动区,辐射带动区包括全市沿江沿河流域水稻生产优势乡镇。
——九台特色农业实验区
为特色农业生产功能区,空间布局:以波泥河镇为启动区,辐射带动区包括土们岭、沐石河、上河湾、胡家、莽卡等乡镇区域。
——环城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区
本实验区为一二三产融合及农业多功能开发功能区,空间布局:以主城区周边区域为核心区,以双阳、九台适宜乡域、区域为辐射区,先行打造具有长春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圈,规划重点实施区幅员面积2453.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4.62万亩。
“五大实验区”均为现代农业综合实验区,建设水平高,探索道路先行,辐射带动面广,承载全市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的功能,在八方面目标实现率先突破。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率先突破。粮食生产综合实验区,粮食单产水平力争提高10%,达到600公斤/亩。实验区建设速度要快,示范功能要强,重点领域改革要先行,综合发展水平要高。
——农业结构调整率先突破。加大对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力度,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实验区以蔬菜、食用菌、林果、马铃薯、花卉苗木、都市园艺六大产业为代表的园艺特产业种植面积每年增幅不低于30万亩,园艺特色经济产值比重占全市的50%以上。
——全程农业机械化率先实现。粮食生产综合实验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0%以上,示范区农业航化作业实现水田全覆盖、玉米覆盖50%。
——一二三产业融合先突破。实验区内农产品规上企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增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前两年达到3.5:1;现代都市农业圈内要形成旅游休闲农业网络,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先突破。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灾害预警、物联网应用、农业信息智能服务水平;覆盖县、乡、村的电商服务体系的规划目标提前两年达到,应用水平高于全市、全省。
——农产品品牌培育率先突破。实验区在五年内打造100个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0个次。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上率先突破。率先建立粮食生产实验区秸秆禁烧工作的常态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好秸秆露天焚烧问题;率先开发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种用途,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提前两年达到95%。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率先突破。五大实验区规划在5年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打造500人左右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4600个、16000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规划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