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国企怎么改?

   2016-03-31 720
导读

北京3月31日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

        北京3月31日讯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的内容中,专门强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国企改革既是老问题,也是难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究竟将怎么改?在3月27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国有企业改革——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理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国企改革中,国企应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让,如建筑、金融、交通、房地产、汽车、商贸、烟草、传媒等领域,并且应该退足、退够。”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提出,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具体有五个目标,即治理产能过剩、推动“僵尸企业”退出、释放更多要素资源、释放市场空间、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在马晓河看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为核心,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对国企的性质和功能要准确定位。具体对策为“两进”、“两退”、“一去”、“两剥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比如,“两进”是指在命脉行业和战略性领域,国有企业要“进足”、“进够”,切实担当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使命。“两退”则指在竞争性领域和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环节国企要“退足”、“退够”,为民间投资者“进得来、稳得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一去”是指国有企业内部治理要加速去行政化;“两剥离”则指剥离国资监管机构的公共服务与出资人代表职能。
 
 
对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表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应该从自身改革开始,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在目前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做加减法。加法主要做激励,通过激励使员工与企业股东实现利益共享,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减法则主要是要做好大量僵尸企业的处理工作,用市场方式依法去除僵尸企业。
 
在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民生银行[-0.55% 资金 研报]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看来,国企改革箭在弦上,这既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数量不降反升,国有资产规模逐年增加以及国企分布较广,工业及批发零售行业数量占国企总数达42%的大背景相关,也与国企经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实挑战有关联。谈到未来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黄剑辉强调,既要明确国企定位,有进有退确定战略布局,还要厘清政企关系,加强监督;既要分类设计运营机制,还要构建国有资产受益全民共享机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5871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