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3-28 1990
导读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5.36亿元,财政支出1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3倍、4倍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5.36亿元,财政支出1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3倍、4倍和4.2倍。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投资拉动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66.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7倍,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累计招商引资20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向上争取资金31.85亿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8.2:25.6:36.2调整到2010年的23:40:37。工业经济在升级调整中提速增效。初步形成了医药、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产业。紫鑫药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工业总量快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
  “十二五”时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1.机遇千载难逢。
  国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政策,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我省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实施“三动”战略和扩权强县政策继续加大对县域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和省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都为跨越式发展和获得国家、省更多的支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挑战前所未有。
  面临各县(市)竞相发展的压力。区域竞争加剧,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争夺更趋激烈。国家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未来发展门槛的提高。多数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考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迫切。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我县居民收入水平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带来新的压力。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县面临的发展机遇大于面临的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强化保障,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新的跨越。
  二、“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一个要务,实施工业富县、绿色兴县、依法治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具有柳河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一带三区”和梅柳辉经济协作区建设,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规范有序开发矿产建材业,提质升级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稻香柳河、清香柳河、酒香柳河、墨香柳河,让全县人民过上殷实富裕、自信快乐、舒适健康、和谐幸福的生活。
  (二)发展定位
  把柳河建设成为吉林省具活力、宜居宜业、特色资源产业强县。
  (三)基本原则
  ——坚持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增加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坚持把绿色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坚持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县域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
  ——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
  ——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增强环境是生产力的观念。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四)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在全市位次前移,在全省42个县(市、区)综合实力排序中进入到中等行列。
  结构调整。支柱、优势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比重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的公共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县城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民生改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规模化、产品品牌化、技术自主化的产业链条,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初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具有柳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富县”发展战略。深度开发特色资源,用资源换资本,用存量换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到“十二五”末,使我县工业经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过渡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形成整体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支撑地位突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格局。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上缴税金7亿元,分别平均递增30%和26%。
  1.做大做强医药产业。
  发挥医药企业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成立医药产业推进组织,强化药材基地、药品生产、药品研发、医药营销、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和重点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发挥其引领支撑带动作用,打造东北中成药生产加工大县。
  抓好医药企业并购工程。整合现有部分医药生产企业,通过合作经营、产权出售、融资扩股和资产重组等方式,对中辰药业、万生药业、方大药业和斯威药业实行产权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产,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快速发展。
  抓好医药企业技改工程。对晶珠药业、仁民药业进行移地扩建;推进龙泰药业针剂和口服液车间建设步伐;抓好龙泰药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天强药业前列地尔、斯威药业疏肝酶等新产品研发工作。
  抓好医药企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医药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支持龙泰药业、天强药业在创业板上市。鼓励医药生产企业按照GAP标准,建设五味子、人参、板蓝根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企业部分原料来源自产化。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转变营销策略,突出品牌优势,扩大销售份额,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达到900个,生产剂型达到25个,生产线达到80条,使单品种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达到50个,单品种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达到100个,单品种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达到300个,使知名品牌成为企业效益提升的原动力。到2015年,完成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48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2.规范有序开发矿产建材业。
  按照科学调控、优化配置,科技优先、集约高效,注重环境、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铁、石膏、玄武岩、石灰石、火山渣、金、钾长石等矿产优势资源,对重点矿种进行规范有序开发,建立园区管理模式,全县划定铁矿园区、玄武岩园区、石膏园区等七个矿产重点开发园区,加大勘探、开发和转化力度,把矿产建材业发展成为全县主导产业。
  合理有序开发。对现有39户矿山企业进行再整合,进一步加大对兴柳、长兴等5个石膏矿,向阳、胜利等7个铁矿,中海、天艺、天宝等8个玄武岩和项家、宏达等8个石灰石矿产开发企业的整合力度,加快钰坤、头道沟、回头沟等3个金矿勘探进程。对新建矿山企业按照投资规模、资源规模和矿山环境,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引进实力强、科技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使矿产资源开发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矿产业从初级开采向精细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建筑陶瓷、板材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推动玄武岩由板向粉、由粉向线开发转变,提高资源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建设中国大的玄武岩深加工基地;积极推动钢结构建材、洪顺水泥和免烧砖等建材业的发展壮大。到2015年,完成矿产建材业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
  3.提质升级绿色食品产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569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