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思路重大变化:供给侧改革

   2016-03-25 870
导读

连日来,中央5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重要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所谓供

     连日来,中央5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重要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表面上看是速度问题,但根子上看,却是结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改革增加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
     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
     四是通过如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需求出现了新升级,只有产业结构跟上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同时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链接]: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该学派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另外,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减少政府干预。
       供给学派主张大幅度减税,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作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530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