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过特色小镇培育七大产业,重点关注区域内环保、休闲旅游、多元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医疗健康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贵州:沿两条主线寻找供给扩张型行业,一是贵州的“长板领域”,主要为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行业;二是贵州的“短板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行业。建议重点关注区域内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环保、电力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
·广东:从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角度建议关注广东省区域内环保、城市地下管网、充电设施、水利、教育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重庆:从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新兴服务业以及七大特色农业切入,建议重点关注区域内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机器人(55.760, 1.30, 2.39%)及智能装备、大健康、调味品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国信证券(16.77, 0.32, 1.95%)经济研究所
区域性供给侧改革的
选股新思路
我们认为,2016年宏观政策面临三重困境:
困境1:经济转型的目标使得传统的需求刺激路径不再可行;
困境2:汇率相对稳定的目标开始制约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空间;
困境3:对就业底线和风险的防控使得无法完全照搬英美供给侧改革方式。
因此,面对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多重目标,我们认为实施中国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多重经济目标下的优路径。
自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管理层在不同场合传达了改革的重要性,并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被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主要任务,其中去产能位列位,并将着重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严重的传统行业中进行。市场也就“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改革任务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去产能对行业供需格局等的影响。但是去产能仅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而且从英美经验来看,去产能带来的供给收缩将带来经济短期阵痛。我们认为除了通过去产能来减少无效供给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提高供给效率和创造新的有效供给,以此替代老化的过剩产能,进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
另外,一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者先关注的是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层面去发掘投资机会,而很少有投资者从地方政府的区域性政策实践角度去理解供给侧改革。因此,我们通过梳理浙江、贵州、广东、重庆等省市的改革措施,这些省市或有特色或比较系统地较早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以试图寻找相关的“供给扩张型”行业与公司标的。
地方实践:
因地制宜扩大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将由各地政府来落实,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梳理浙江、贵州、广东以及重庆四个典型省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发现在去产能之外通过生产要素合理转移,因地制宜扩大有效供给是这些省市的共同解决之道。
1、浙江: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百余特色小镇焕发活力
重拳出击,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浙江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7%。而从规模上看,小微型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87%。从201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看,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是主要产业,产值占比超过25%,而这些行业又以小微企业为主。这些小微企业往往集聚在某个市或某个镇,形成了具特色的“块状经济”。
目前浙江省有500多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块状经济,涉及175个行业。但由于主体都是小微型企业,以粗放式生产为主,在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以及能耗指标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根据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浙江省去产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对“低小散”块状行业的整治。通过对省内90个县全部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淘汰落后产能1000家,整治“低小散”企业10000家以上。
打造百个特色小镇,培育七大新产业。在浙江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中,除了腾笼换鸟淘汰“低小散”块状经济的过剩产能外,浙江省还通过打造百个特色小镇来培育新的有效供给。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浙江省就将通过培育特色小镇来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以及产业升级作为重点任务;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15-2017年内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在产业上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