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 实施文化惠民的新思考

   2016-03-24 850
导读

面对新常态,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

  面对新常态,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文化的发展,要着力强化以下几点:

  加强文化法规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法律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建设,只有高度重视文化法规建设,把公共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将此作为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

  高度的文化自觉促使我们务必要从制度设计破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全省一个部公共文化法规《四川省图书馆条例》正式出台,更为全面系统的《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十三五”全省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文化部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及文图两馆、文化站的服务规范开拓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新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发展,起点决定终点。总结全省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紧紧抓住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才能夯实农村文化宏大建设的基础。

  抓整合,激活力,调动全社会共办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对公共文化投入巨大,但成效并不显著,存在着富裕中贫困的问题。面对群众日益迫切的文化需求,如何形成良好的推动促进机制,抓落实,出成效,是我们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是切实发挥文化建设重大工程效应,把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从国家示范区、示范项目入手,带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驶入快车道。成都市以党委为引领者、政府为火车头、文化部门为集散地,形成了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都经验”。中央财政一个批1500万元文化示范建设经费撬动了成都、攀枝花、泸县投入文化示范建设经费6.24亿元;乐山市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农村文化发展资金500万元,用于加快示范区、示范项目的创建;南充市三年累计投资30余亿元,集中推进了一批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四川省公共文化投入进步率居全国第三位。

  二是打破部门所有体制局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目前,掌握政府文化资源的除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教育系统外,还涉及文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有限的资源被体制肢解,有必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聚焦农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从而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壁垒,形成同频共振,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效益的大化。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自办文化的热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全社会共办文化的创造力,认真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让群众不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享有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者。目前,全省有200余个文化志愿者协会及团队、5万余名文化志愿者及义工,一大批非国有博物馆、民办图书馆、农民文化大院在全省遍地开花。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使文化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也真正促使政府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过渡。

  抓改革,促管理,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川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西部文化建设,下达四川省文化馆、图书馆年度免费开放经费2.3亿元,占全国免费开放经费的12.8%,同时延伸下达到乡村文化站(室)免费开放经费,形成了惠及文化民生的强大财力支撑。结合实际,我省提出了免费开放经费“县管乡用,据实拨付,绩效跟踪”的新举措,以此为抓手提升经费使用的倍增效益。一是通过免费开放经费县管乡用,绩效管理,对其实行引导性投入,使免费开放经费成为发酵剂。二是让事业单位改变服务模式,由坐等服务变为群众购买服务,使阵地服务变为流动服务、延伸服务,使免费开放经费成为推动工作的助推剂。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共文化服务由体制内稳定配置变为向社会择优选购,引入竞争,体现公平,由单一配送服务变为菜单式的选择服务,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主权,同时对绩效管理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提升了免费开放经费使用的精准度。

  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发展,“反弹琵琶”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创开展藏区牧民定居点、彝家新寨及帐篷新生活民生工程,同步推进文化建设,新建牧民定居点文化室900余个,为306个牧民定居点配送了各种文化娱乐器材1701套,使定居点成为了农牧民求知求富的文化乐园,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努力促成了我省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的小康,更是精神文化的小康,是生产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群众的迫切需要,就是我们攻坚的目标,群众的急切期盼,就是我们决胜的号角。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整合、充分调动,从体制、机制、实施、管理上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供给侧”的改革,才能将文化“送”到基层,“种”入人心,才能让群众充分共享文艺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460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