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稳定就业新动能

   2016-03-23 770
导读

供给侧改革提供改革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 其中, 稳定经济增

 供给侧改革提供改革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 其中, 稳定经济增长, 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何为供给侧改革?人社部门的供给侧改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东亮: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注重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与之前刺激需求的政策相比,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经济政策思路的重大调整。

  在经济新常态下, 这一改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产业结构性矛盾导致大量无效供给的存在, 而有效供给是不足的。 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无效供给占用着有效供给的资源, 我们的有效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满足。 典型的佐证之一就是很多居民跑到日本买马桶盖。 因此,重视供给侧调整,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 “僵尸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营造扶商、 安商、 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推进国企改革和简政放权……这些都是人社部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表现。

  化解过剩产能将利好就业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加快 “僵尸企业” 退出, 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 这一系列举措是否会对我国就业形势产生消极影响?

  郑东亮:从就业关键指标来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从我国目前就业形势来看,2015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71万人, 提前完成全年指标。 在经济下行的大局势下, 这种表现还是比较难得的。但与此同时, 我国就业面临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量压力大。 虽然这些年我国劳动人口总量在减少, 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并没有减少, 总量压力仍然比较大。 其中近两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了700万人, 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 我国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 劳动力供给需求匹配失衡。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之下,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一方面, 企业用人需求降低, 一部分职工面临着下岗再就业, 缺乏技能的劳动者面临着再就业难的窘境; 另一方面,企业提质增效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对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这两种叠加性矛盾会让就业更加复杂, 原来的隐性就业问题显性化。 但根据供给学派的观点, 供给侧改革重视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长远来看, 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优化配置资源, 加快企业的调整, 让战略资源退出 “僵尸企业”, 进入优势企业, 对于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是有利的。

  记者: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化解产能过剩将是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 这其中涉及到“僵尸企业” 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由于国企重组、 “僵尸企业” 退出市场等因素, 将会对我国就业产生很大压力。 在改革过程中, 如何缓解这一压力?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郑东亮: 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失业。 因此,政府的政策和服务要提前到位, 争取可以帮助员工在没有失业的情况下再就业, 或者尽可能减短失业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要避免集中减员, 做好职工的分流安置, 在职工失业之前制订比较稳妥的分流方案。 中央在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 也应建立对职工安置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 另外, 对转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我国要继续推进和完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

  我们还应该看到, 有时候政策优惠不一定是好事。 有些地方给予企业过多补贴, 导致一些 “僵尸企业” “大而不倒”,这对国家经济来说是一种拖累。 供给侧改革应该避免这一点, 不能盲目扩展产能, 如果过多的资金和补贴流向这些落后产能企业, 将导致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

  供给侧改革将成扩大就业新动力

  记者:2016年是 “十三五” 开局之年。 “十三五” 期间, 就业新的增长点有哪些? 供给侧改革是否能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推动力?

  郑东亮: 我国长期实行就业优先战略, 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政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新业态、 新模式由此产生, 并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 需求改变,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2014年, 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8%。 从总体上看, 我国目前市场就业的吸纳能力很强, 就业形态很多; 从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 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渠道更多, 各种新业态的发展也拉动了就业。 新模式、 新业态容纳的就业总量很大, 同时也会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 在新兴产业, 曾经很多从业者都是兼职, 表现出就业不足, 新业态有很大的容量, 可以帮助挖掘这些劳动力的潜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是被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的。“双创” 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方面,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 另一方面,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 总之, 供给侧改革将创造更多有效的供给, 来满足消费需要, 改善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从而实现就业质量优质化。 供给侧改革将成为进一步扩大就业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44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