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2015年成绩的时候,克强总理总结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确,互联网+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往往什么事容易搞过头,互联网+疯狂的烧了大半年后,回头看还是有不少的问题。
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互联网的“赢家通吃效应”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本上不可持续。
大众也许只看到这几年新冒出来的成功的典范,如小米、滴滴等,但一个成功的项目岂止是万里挑一,就拿克强总理的数据来看,2015年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登记注册企业,全年超过400万户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是受到互联网的号召,大学生创业、大众创业的鼓舞而来,一年回头来看,成功的甚至说能够存活下来的到底还有多少?
基石合伙人一向是成长股、互联网的坚定投资者和支持者,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之前写过的很多文章,但考虑这个政策是否真的有持续力是另一方面。
从政策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是有必要的,但把大众创业搞成一项主要的经济推动力似乎遇到很多挑战。如下图:大学生或者年轻人在面临创业还是找工作的时候不外乎在计算创业受益与成本的高低。如果资本市场红火、融资容易,再加上创业模式层出不穷,则创业就会很热,而如果创业成本高企,比如生活压力大、房价高企、创新模式少则会安于现状,找份工作也不错。
创业毕竟属于勇敢的弄潮儿,成功的几率不到1%,99%的人还是会被推倒重来,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创业,赢家通吃效应使得成功概率更是远小于其他行业创业,不到1%是很正常的。
2016年创业市场骤冷,约束条件增加
资本市场降温
图:2015年6月股指经历连续暴跌,下跌幅度超过50%,尚未企稳
关于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面临估值下行的压力,大家可以参考基石合伙人所写作的《角兽与庞氏骗局?上市还是不上市?》
创业的成本压力大幅上升
图:近期以一线城市暴涨带动下的房地产新一轮拉升
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并购潮,意味着创新模式减少的局面下,资本战线的收缩
政策核心转向“供给侧改革”:核心其实是房地产去库存
工作重心不再是一味刺激需求,减税、改革成为主要方向,但力度有限只能渐进进行
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方向都是对的,但在经济下行周期,地方财政压力大,真正能够减下去的量在全国经济总盘子里面毕竟只是个很小一部分。
进退维谷,心态矛盾,去产能没那么一帆风顺
一方面提去产能,一方面又提到充分就业,极力回避经济结构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性失业问题,反应了中央对于改革进退维谷的心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可见为了社会稳定,在经济下行周期,让一些过剩产能,特别是国企、央企主动退出也面临着很大的抵触和难处。
民营经济更容易去产能
真正意义的去产能,恐怕在一些民营的,投资决策更加市场化的领域,随着经济下行自然而言就会出现,根本不需要主动提出”去产能“口号。而这些领域的去产能,早就在发生了。近些年在经济下行周期,出现成功去产能,价格上涨甚至暴涨的行业都是钛白粉、染料、维生素等都是在民营经济占主体,产能退出不受政策约束的行业。
国企改革为何总是低于预期?谁来拍板
国企改革涉及到一个核心必然会触及国有股份稀释的问题,不论是引进民营股东,或者变卖资产,或者股权激励,一个扯不清楚的事就是如何定价的问题?和民营机构不同,国企哪怕是总经理、党代表也不是国企的拥有方,如何拍板,谁来拍板,会不会有秋后算账都是很麻烦的事情。都不用提非上市国有企业,就看看上市国企在资本运作,在股权激励动作之迟缓,牵扯面之大,就知道这效率和民营企业完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真正能打的牌,房地产依然是核心
相比起周期品庞大的产能实在是没啥空间只能讲讲去产能故事,新兴消费行业兴起需要过程,直接的就是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促进城镇化率提高了。
1)地产金融风险巨大,泡沫刺破风险极大,十三五目标完成的前提是保地产泡沫不崩溃
一方面是涉及房地产贷款金额巨大,更重要的是地产是银行普遍使用的资产抵押品,是几乎所有贷款的定价基础。涉及房地产金融的存量总体比较巨大,其中包括按揭贷款,开发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债务融资等。可能还应包括少量的境外借款和土地收储整理中心的贷款。为粗略的估算方式是,购房者商贷和公积金贷款约13万亿;目前50亿平米存货价值约10万亿,则小计约25万亿。
由此看,需求侧的13万亿和供给侧的25万亿,共计约38万亿。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额对银行信贷占比大约在15%-20%,这是个相对较低的估算。目前看,地产金融的总体不良还比较低。但我们不得不观察到另外两个因素,一是楼市下行的强烈外溢效应;二是楼市下行的存货减值问题。考虑到当代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普遍采用抵押贷款,而实体经济的抵押物通常和地产密切相关,因此商品房价格的下跌往往波及实体企业的贷款质量。
2)城镇化率提高依然有空间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中国城市化率仍只有55%,人口迁徙仍将延续,这和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城市化率已高达80%的差异性很大。城市移民和农民市场化的大约2亿待城市化人口,其潜力仍将持续释放至少8-10年。
3)去库存压力主要在三四线城市,预计政策将分化
沈阳”零付“出台的动机
沈阳3月1日推出了大学生购房”零付“政策,并给予每平米200元的奖励政策,尽管在当晚便在官网澄清,表明”零付“政策时机尚不成熟,但此次的方案的提出极大的打开了市场对地方政府”去库存“政策的想象空间,高库存压力城市的区域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