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提高幸福指数

   2016-03-22 870
导读

 蛟河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近年来,蛟河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经济建设不放松,一手

  ——蛟河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近年来,蛟河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经济建设不放松,一手抓民生改善不懈怠,从解决47万群众关心、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镜头一:2015年8月25日,随着大型铲车将一车车泥土注入,蛟河市有史以来大的民生工程——团山子水利枢纽工程如期下闸蓄水。同时,总长度28.6公里的供水管线也已铺设完工。2016年,整个工程完工后,城区可实现24小时供水,蛟河市将结束没有控制性水源的历史。

  镜头二:近日,蛟河市长安街道居民范夕霞一家结束了十几年靠租借房子住的漂泊生活,搬进了一套设施齐全的廉租楼房。“做梦也没想到啊,一年只花几百块钱,就住进了这么好的新房子,别提多高兴了。”范夕霞激动地说。2015年,像她家这样搬进廉租房的蛟河住房困难户有410户。

  …… ……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改善了蛟河人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行路难、吃水难、住房差,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蛟河市实施了住房、道路、饮水、人居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经过几年建设,蛟河市开工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开发220.4万平方米,新建桥梁36座、道路25条,修复了蛟河至松江24公里柏油路、302国道蛟河至天岗段、珲乌线至黄松甸村等6条农村水泥路;实施了84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389项移民后扶项目,实现了城区城防工程全闭合,新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7个。实物配发廉租房775套,4300户住房困难家庭得到廉租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完工455户,“暖房子”工程改造3年累计完成145.7万平方米。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攀升。近年来,蛟河市坚持农村抓产业、城镇抓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农村,蛟河市发展食用菌、中草药等六大特色产业,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以劳务为主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加大;在城镇,蛟河市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多方拓宽就业渠道,5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6万人次。到2015年底,蛟河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110元、12080元,分别是2010年的1.6倍和1.8倍。

  文化让百姓“脑袋”富起来。近年来,蛟河市推出文化惠民战略,提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口号,在硬件上舍得投入,在软件上精心谋划,连续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蛟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例如,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建筑面积792.65平方米的蛟河博物馆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市、乡镇、村屯三级文化阵地健全,文艺表演活动、全民健身操大赛、广场舞表演、社区文艺展演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此起彼伏。

  教育卫生条件同步升级换代。近年来,蛟河市新建了实验小学蓝湾分校和新区幼儿园,改建扩建了中小学校舍46所;蛟河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建成运营,中医院异地改造工程主体完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229所;城乡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一体化,年人均标准均提高到4500元,让1.5万户家庭受益。

  件件民生事,事事暖民心。2016年,蛟河市将继续办好惠民实事,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记者/常学文 通讯员/田丽娟 编辑/李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399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