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17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纲要》全文。全文总共二十篇,约6.5万字的《纲要》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纲要》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与“十二五”规划十六篇相比,此次《纲要》的二十篇,专门开辟第二篇详细论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政协委员、新供给经济学代表人物贾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未来五年,我国发展要寻找新动能,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创新不仅是科技,还包括制度上的创新。”
未来五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纲要》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等20个方面全面描绘了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路径。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纲要》将这一发展目标列入各项目标之。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上述目标,并指出,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