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日前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简称《2025》)报告的删减本。《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个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份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方针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以及战略支撑与保障。受篇幅所限,这里不谈具体的战略发展重点,只对该行动纲领的思路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先,在我们看来,《2025》的出台得益于三个大的背景:一是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处于空前的转型和调整压力之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发展受到约束。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中国强化工业能力的决心。三是全球制造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报告称,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因此,强化制造业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其次,《2025》受德国工业4.0的影响很大,核心思路与工业4.0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一个核心是“智能制造”,这也是工业4.0战略的核心思想;此外,作为智能制造基础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也是德国工业4.0中所强调的核心概念。实际上,工业4.0也是德国提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看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借鉴德国的思想也无可厚非,虽然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比德国要差很多,但中国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制造业规模上已居全球一个,经济结构也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致命问题是大而不强,因此向制造业强国德国学习,方向上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