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思维上不仅要考虑“硬发展”,而且要关注“软发展”。透析这场深刻变革,“文化+”得天厚,有着双重功用:“文化+”是这场变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和路径选择;这场变革为“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助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催生文化经济蓬勃发展。
“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和路径选择
“文化+”是文化向经济社会全领域的植入、渗透和融合,核心是赋予事物活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态、文化价值和创新创造精神。“文化+”经济,给经济植入文化DNA,孕育文化经济,经济在文化基因中裂变升级,文化在经济承载下绽放,其催生的经济形态,产业为“体”、产品为“桥”、文化为“魂”,因需制宜、链接市场、引领时尚、亲合大众,因而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文化+”的这种特功能,正迎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要求、动力需求和实现路径。
“文化+”,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构建。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演进,本来就是文化的进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由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到经济全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这样一场变革,离不开文化的力量。一个,“文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精神文化支持。第二,“文化+”,为转变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动力和条件支持。第三,“文化+”,为培育形成新动力、新供给提供路径支持。
“文化+”,是化解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这场改革的问题导向是供需矛盾,即供需错配、供给非所需。如: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产品大量积压,而国人却在海外疯狂扫货。改革的目的在于构建“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改革的取向是抛弃“硬需求”供给思维,树立“软需求”供给理念,使中国经济提质增效、供需匹配,终使扩大内需成为可能。中国升级的消费需求,核心是文化消费品位的升级。满足这样的“软需求”,“文化+”势所必然。
“文化+”,是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点在于打破长期积累形成的规模扩张型、投入拉动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和业态复制型、经营粗放型等背离现实需求的盲目生产供给,用市场这只手塑造质量效益型经济新结构,提高供需体系匹配的主动性。“文化+”是解决问题并避免经济硬着陆直接、低廉、有效、柔韧、和谐、根本的手段之一。一个,“文化+”,以文化灵魂的注入,使某些僵死的动能(产业、企业)起死回生,焕发新生命;第二,“文化+”,以文化基因的融入,老树嫁新枝,使旧动能得以改造,使被旧躯壳禁锢的生产力得以解放,使旧产业、旧企业、旧产品、旧业态焕发新活力;第三,“文化+”,以其创新创造创意的突出功能,滋养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催生新产业,创造新的生产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第四,“文化+”,催生以文化为动力支撑的新业态,以其全链接、超融性,打破三次产业条块分割的固有格局,推动全产业融合,并衍生全新的产业领域和形态,助力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终实现供需体系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文化+”,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重要取向,一是创新;二是补齐短板;三是“精致生产”。“创新”,核心要义是创意创造。“补齐短板”,核心要义在于抛弃中低端生产供给,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培育发展新产业。“精致生产”,就是发扬“工匠精神”,把活做精做细。中国经济不是“蛋糕”不够大,而是如何把“蛋糕”做精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的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解放生产要素、腾挪生产资料、置换发展空间、转移生产资源、配套改革政策、拓展发展领域等,这不仅使“文化+”成为改革必然倚重的动力,而且也为“文化+”厚植了充分条件,带来“文化+”重大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挥洒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了一个创新时代,赋予“文化+”核心引擎的使命。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制定“十三五”规划,再到部署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被确定为扩大有效供给众多措施的总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创新,而能够点燃创新这个主引擎的火把,非“文化+”莫属。“文化+”越自觉、越全面、越深入,经济发展的领域就越宽广、发展的活力就越充沛、创意创造就越层出不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空间,给“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眼前正在蔚然兴起的“双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创客、极客现象,正是“文化+”的先觉们奏响的文化经济时代序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带来对“文化+”新业态的巨大需求。“文化+”以市场为导向,以“软需求”为取向,其孵化孕育的新产业、新业态容易在第三产业破土而出;而第三产业是为全产业和全社会提供服务产品供给的,人文理念和文化元素是服务产品的灵魂,“文化+”自然成为打造第三产业升级版的核心元素和主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为“文化+”提供了充分的扶持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对“文化+”释放出四方面的政策红利: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二是为创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支持,拉动创业投资;三是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如研发费用抵税等;四是支持绿色发展,出台了一揽子扶持绿色发展政策,如重点文化企业在2020年底前免缴国有资本收益等,使“文化+”孕育的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经济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