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流量导向田野

   2020-10-29 吉林日报740
导读

相关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机构与企业签订合作,将基于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管理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扶贫助农新模式。相关院士团队,多年来聚力于数字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构建智慧化生产技术体系,先后在武定、勐海、怒江、寻甸、会泽、澜沧等地,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相关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机构与企业签订合作,将基于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管理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扶贫助农新模式。

相关院士团队,多年来聚力于数字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构建智慧化生产技术体系,先后在武定、勐海、怒江、寻甸、会泽、澜沧等地,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围绕林下三七、小玉米、柑橘、核桃等高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大幅提升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令人敬佩的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扎根农村,助力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挥洒在田野上,把科技送到农民身边,诠释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崇高价值追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接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迫切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贡献智慧和力量。

事实上,农村地区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在家操作鼠标或手机APP,就可完成果园浇水、施肥等工作;果园检测系统可以实时分析土壤数据,预警果园病虫害……科技正在改变农业面貌,逐步将新农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种植、生产和管理。不过,仅仅生产端的信息化,还远远不够。全方位的协同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既要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还要能够卖得出去,并且卖个好价格。要将贫困地区的农田、农地,和城里的小区、写字楼,紧紧连接到一起,通过社交新电商助力农产品上行,让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科技扶贫产品有机会走出深山,同时又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指导农业的定制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

院士教农民如何种,新电商教农民如何卖,共同助力科技扶贫、增收兴农。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新电商把流量导向乡野间,两者通力合作,让更多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将更多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赋能,也需要流量加持,以帮助“酒香”走出“深巷”,走向更远的地方,实现农产品顺畅上行。把科技兴农与数据赋能相结合,大有发展空间。放眼未来,通过信息化推动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深度融合,打通从数字化生产到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为农产品创造更多附加值,为新农人带来更多收入,是令人期待的科技扶贫、电商助农的新路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lsxxq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30123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