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有“术” 致富有“路”

   2020-10-09 吉林日报780
导读

走进集安市通胜街道山城村,产业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和新希望令人赞叹。昔日的小山村,正以产业项目开辟脱贫致富路、携手奔小康。山城村地处集安市区以北5公里处,四面环山。由于位于水源保护区加上村集体基础薄弱,村民增收门路不多,部分村民因病、因残生活贫困。“我们村共有592户、1659人,其中贫困户50户、94人。

走进集安市通胜街道山城村,产业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和新希望令人赞叹。昔日的小山村,正以产业项目开辟脱贫致富路、携手奔小康。

山城村地处集安市区以北5公里处,四面环山。由于位于水源保护区加上村集体基础薄弱,村民增收门路不多,部分村民因病、因残生活贫困。

“我们村共有592户、1659人,其中贫困户50户、94人。村里没产业、发展没前景,村民对村集体信任度也差。”回忆过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雯晶皱起了眉。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为了实现脱贫目标,山城村准确把脉村情、主动对接市场、量身打造脱贫产业、探索新型产业项目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了有产业、有项目、有门路的产业扶贫格局,使产业项目真正成为贫困群体增收致富、全村人民走向小康的“金钥匙”。

“你看这片五味子,长得多好。有了它,村民挣钱,村里每年也有一笔固定收入。”望着村里的五味子标准化种植基地,张雯晶乐呵呵地介绍着。

2017年秋,山城村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46万元,建设五味子园50亩,采取“村集体+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用工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销售收入按比例分成,并保底交付村集体3万元。

“以前村集体薄弱,说干点啥,大伙儿就说,‘整那玩意干啥,瞎折腾,能挣钱吗?’五味子园建起来后,一说上项目,大伙儿积极性都特别高。”张雯晶告诉记者,利益联结共致富,五味子种植项目实打实的推进,让村民们看到了村里兴产业、谋脱贫的决心。

几年努力,山城村现有五味子种植、苹果采摘园、桃园采摘园、柳树苗圃基地、红松苗圃基地、光伏发电、冷库建设和甜百合种植8个扶贫产业项目,村集体收入翻了好几番。

“两个苗圃项目能收入9万元,光伏项目一年能赚15万元,冷库预计年收入5万元……算下来,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35万元肯定没问题。咱现在主张差异式分红,就是想鼓励老百姓通过劳动或者自主创业去增加收入。”算起账来,张雯晶越算越开心。

足不出村,坐收分红和土地流转租金,还能“上班”赚钱,特色产业进村入户,将贫困群众的心牢牢镶在产业链条上。

“我身体不好,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俺家的地流转给了五味子园,现在低保钱、地租钱、打工钱加上村里的分红,一年能收入6000多元。”指着家里的新房、看着院里的鸡鸭,建档立卡贫困户姜涛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穷得不像个样,现在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产业鼓了钱袋子,村里掰着手指头算计着钱应该怎么花。“这些收益要用来帮助建档立卡户,开展公益事业和产业后续发展。我们还想再建一个烘干的加工厂,发展电商销售,这样我们的五味子和水果就能形成一个‘种植+加工+存储+电商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模式,把村里的产业做得更好。”张雯晶说道。

如今,产业开花带来了许多喜人的变化,但重要的是贫困户的精气神儿不一样了。“我养的鸡,全村好,晚上我都起来喂一遍。我还攒钱买了辆摩托车,这样方便出去干活儿。现在摘帽了,但日子得往好了奔,不能啥都靠政府,得自个儿努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德海充满干劲。

山城村紧紧围绕产业项目,通过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村民参与度,保障贫困户收益。“今年,我们村产业项目收益预计可达35万元以上,加上村集体与致富带头人携手带领全村致富,我们村一定会越过越好,越过越富裕。”畅想未来,张雯晶信心满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lsxxq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9862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