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的种子开花结果

   2020-09-08 吉林日报710
导读

第二届吉林非遗节已经落幕,在长春文庙广场的5场非遗文艺演出和30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为公众打造了近距离接触非遗的平台。经过5天的采访和观察,记者发现了一个很“可爱”的现象——非遗节中孩子的身影随处可见。对很多年轻家长来说,本次非遗节是值得专程来看的。“这是以前咱们东北农村最常见的摆设,土炕、花被,上面的

第二届吉林非遗节已经落幕,在长春文庙广场的5场非遗文艺演出和30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为公众打造了近距离接触非遗的平台。经过5天的采访和观察,记者发现了一个很“可爱”的现象——非遗节中孩子的身影随处可见。

对很多年轻家长来说,本次非遗节是值得专程来看的。“这是以前咱们东北农村常见的摆设,土炕、花被,上面的小人儿都是用面捏的,这叫做面塑……”紫琪爸爸是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听说举办非遗节,他特地在下班后带着孩子来到现场。“其实每天下班后也挺疲惫的,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比在书上、网上看到文字和图片要更形象、立体,也更容易引起兴趣,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带她来看一看。”

对只有4岁的紫琪来说,直接和展位里的非遗传承人交流还有些困难,而已经上小学五年级的刘雨潼则是很自在地在展区里逛着。“叔叔,这是什么做的呀?”“阿姨,您在这个葫芦上画的是什么图案呀?”家住附近的雨潼平时都会在广场上玩儿,非遗节的举办让她有了新的活动空间。“以前我们也学过非遗的知识,还有老师来学校里给我们演示。在这儿更像是逛超市,可以一次看到好多有趣的非遗项目,叔叔阿姨们还特别耐心地给我讲解。”

正如雨潼说的,非遗节上的传承人们都很热情,也很欢迎孩子们来询问。老怀德满族剪纸的传承人闫雪玲不仅是“山花奖”等大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一名从业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来到非遗节的她,除了准备的作品色彩丰富、风格唯美,还亲手制作了很多小蝴蝶剪纸的半成品,让孩子们能够现场体验剪纸的乐趣。“亲自动手制作会让孩子们产生更多兴趣,然后我再向他们介绍这些剪纸的内容和内涵,加深印象和记忆。”不仅如此,闫雪玲还把自己的作品赠送给来到展位前的孩子,相信在传承人的推动下,非遗的种子必将种进越来越多孩子的心里。

如今,年轻一代的家长群体非常注重孩子课余的兴趣培养,传统文化也成为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选。12岁的刘小畅从幼儿园起开始学习京剧,她说自己初是在父母的带领下接触到京剧演出,而后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小畅几乎每晚都会来到非遗节看演出,看了昆剧后她被这种婉转细腻的唱腔吸引,表示自己以后有机会也想学习昆剧表演。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重要的理念,在第二届吉林非遗节中,这种理念鲜明而又深刻。走上广场的非遗演出、可近距离观看的技艺展示、随手可购的非遗产品……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吉林非遗的见人、见物、见生活。而对非遗的传承,则是这次非遗节更深入的课题,一个个穿梭于广场中的小小身影,一双双满是好奇的明亮眼睛,一颗颗慢慢走向非遗的稚嫩心灵,想必就是对这一课题的好解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lsxxq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948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