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是我正确的选择!”

   2020-08-26 吉林日报730
导读

吉林日报记者 赵梦卓 实习生 滕浩锋日前,记者来到桦甸市拜访老兵唐维春。93岁高龄的唐老,讲起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依旧侃侃而谈。1927年3月,唐维春出生于辽宁凤城,家境十分贫寒。17岁时,经常听人讲起抗联英雄故事的唐维春,对参军特别向往。1944年8月中旬的一天,在帮助部队运送粮食时,他的出色表现和加入部队的强烈

吉林日报记者 赵梦卓 实习生 滕浩锋

日前,记者来到桦甸市拜访老兵唐维春。93岁高龄的唐老,讲起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依旧侃侃而谈。

1927年3月,唐维春出生于辽宁凤城,家境十分贫寒。17岁时,经常听人讲起抗联英雄故事的唐维春,对参军特别向往。1944年8月中旬的一天,在帮助部队运送粮食时,他的出色表现和加入部队的强烈愿望得到部队长的认可。“我早就想加入咱们自己的队伍,上阵杀敌,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就这样,唐维春参军入伍。当天晚上,唐维春和战友员啃穗玉米,就下山来到日军驻地,袭击敌人。随后,部队连夜奔袭几十里地,来到敌军据点。“零点时分,我们翻墙进入该据点,干掉岗哨后,把正在熟睡的日军和汉奸逮个正着。我们杀死了日军军官,缴获许多武器。亲身经历过战斗之后,我下定决心苦练军事本领,争取在战场上有更突出的表现。”

1944年12月,部队攻打宽甸日本兵营,经过一场激战,20多名日军和100多名伪军被全部消灭。自此以后,唐维春所在部队活跃于本溪南芬一带,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唐维春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同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当时的唐维春已经是一名年轻有为、机智果敢的连职干部。“当时正值寒冬,天气出奇的冷,为了打好伏击战,衣着单薄的我们趴在雪地里,一连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没有喊一声苦,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心想拿下这场战斗。”

1947年初,在一场战斗中,唐维春不幸负伤。“我的头部和手臂多处受伤,但是我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咬紧牙关坚持战斗。”唐老一边说着,一边挽起衣袖,手臂上的疤痕依然清晰。

1948年10月,唐维春奉命来到锦州附近,在战前动员时,他才知道要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唐维春和战友们斗志昂扬,誓死打赢这次战役,决不能让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队越过防线。“锦州与锦西之间有个名叫塔山堡的村庄。战斗打响前,村里百余户老百姓已经全部转移,这里成为解放军的指挥部。塔山阻击战打了6天6夜,硝烟弥漫,战斗激烈。”唐维春与战友们并肩奋勇杀敌,终取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

谈到战场上残酷的生离死别,唐老不禁眼眶湿润。他骄傲地说:“人民军队了不起,我们谁都不怕!”

1953年,唐维春退伍后被分配到辽宁国防公路处工作。“当时我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孝敬父母,唐维春辞去了工作,回到桦甸八道河子公社新胜大队前甸子生产队务农,为二老养老送终。

采访时,记者看到唐维春保存的一枚枚记录他浴血奋战的军功章,对唐老来说,这是一生的珍宝。“保家卫国,是我正确的选择,我从不后悔走上战场。当年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换来了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我希望年轻一代都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让中华民族一直强大下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934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