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讯(记者隋二龙 庞智源)8月20日,东辽县白泉镇兴泉村村部十分热闹,村里7家从事笤帚制作的村民正在签署贷款协议。
“我们村有笤帚制作的历史,早年间是各家各户自己做,现在有几家比较有规模。这回有了资金政策支持,他们也有意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团发展。”村书记王艳中告诉记者。
来到2组曲成和家的笤帚加工厂,大门外摆放了很多成品。制作了16年笤帚的曲成和,虽然不是村里资深的,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他的加工厂已完成了半机械化工艺的转变。
加工厂房外,1组村民谷建国熟练地操作机器,为笤帚编上了彩色的“辫子”。“我们基本每天都来,赚的是计件工资,一个月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离家近,还不耽误干农活,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谷建国说道。在室内,8台笤帚捆扎机上,工人正在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他们都是本村村民。全村依靠笤帚加工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余人。
据了解,目前兴泉村已经有8户笤帚加工户,产品销往新疆、银川、桦甸、开原等地,年销售量约250万把,总销售额约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