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吉宝
吉林日报记者 邹鹏亮
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价值1亿元的流水线在不停地运转,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熟练地操控着设备,一枚枚精巧的轻量化零件不断从生产线上缓缓滑出。身着厂服的李吉宝和往常一样,穿梭在各个车间,不停地和员工打招呼,询问生产详情。
李吉宝是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通集团)董事长。他被员工们戏称为“没有办公室的董事长”。
员工张一鸣说:“我们董事长除了接见客人、审核签字,基本都不在办公室。”李吉宝一直坚信,创新在一线、问题在一线、成果在一线。他说:“我们这个团队就是要时刻在一线,操作工人、技术干部、管理干部都要在一线,这样有问题才能迅速解决。”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在李吉宝的带领下,吉通集团实现收入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总收入超过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我们的目标没有变,就是打造全球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园。”
面对疫情,李吉宝没有等没有靠,千方百计为员工解决困难,不减员、不减薪,还提前实施了一些明年的企业发展项目。为了增收,集团积极主动增加库存,增加市场份额,这也让吉通集团抢占了先机,扩大了收入。“我们国家战胜过各种困难,也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企业不能等,要主动作为,紧盯国外市场,同时抓好国内市场。现在,我们有信心年底实现总收入40亿元的目标。”李吉宝说道。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大家能够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想核心的就是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每时每刻的感悟。新思想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小问题解决了,可能就是解决一个大问题。”李吉宝对于创新有自己特的见解,而他敏锐的眼光正是吉通集团发展崛起的决定性因素。集团副总柳跃成说:“李吉宝董事长战略思想很超前,10年前的想法如今都实现了。他上任时锁定做汽车零部件,当时我们放弃了还有盈利的煤矿等企业,现在来看,我们的选择很正确。”
1995年初,吉通集团陷入困境,该厂决定民选厂长。经过13轮推荐、考核、评议等程序,李吉宝不负众望,当选当时省属企业一个位民选厂长,带领企业重回正轨。2006年,吉通集团再次步入低谷,那时已经离开的李吉宝为了当初“为吉通奉献后一滴血”的承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吉通集团,带领职工开始新一轮打拼。当年,吉通集团正式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接掌吉通集团,李吉宝敏锐意识到,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快、规模大”,中国会是全球大的汽车市场,一汽又坐落在长春,汽车零部件市场广阔。他综合企业优势,决定生产一般配件企业无法生产的底盘零部件,增加企业收入。近几年,吉通集团从默默无闻到闻名世界,得益于抓住汽车转型升级的轻量化发展,“我们坚持从轻量化入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等方式,让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德国的技术、中国的成本、民企的效率、军工的精神,打造出我们特的企业基因。”
目前,吉通集团总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拥有2000余名员工,正在打造第6个工业园区。“这个项目是吉通集团大的一个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会带来40亿元的收入。”李吉宝对正在施工的6期工程充满期待。他说:“以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到全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