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建言《中国制造2025》

   2017-04-13 1400
导读

中国欧盟商会于4月12日在广州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详细探究《中国制造2025》这一产业政策

 中国欧盟商会于4月12日在广州发布新研究报告《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详细探究《中国制造2025》这一产业政策计划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其国际关系的影响。

  报告指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在推动升级产业基础,这对于中国环境和经济的长期稳定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中国多个部门联合推动实施的这一产业战略容易导致与其国际贸易伙伴之间产生紧张局势,尤其是补贴、对低效的国企持续支持、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等手段不利于市场运作。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表示,在这本报告里中国欧盟商会聚焦中国如何把现有的资源从过去的模式中转变出来,进行转型升级,让企业更加具有创新力。对于报告中指出中国当前是“制造业自动化领域的迟到者”一说,伍德克先生回应,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是比较快的,但主要依靠的是房地产在拉动,产业的生产力不高,这不是一件好事。中国有些城市现有的地方保护主义滋生了很大一部分的“僵尸企业”,一些好的企业被迫要去和这些“僵尸企业”争夺市场资源,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做一些长远的规划。

  伍德克说:“产业自动化发展的前提是公平的市场竞争,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企业过去的发展是基于较廉价的劳动力的,但中国当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且劳动力的价格也逐步上升,所以过去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已经行不通了。所以中国需要加大对于市场秩序的整顿,要让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这样才能让自动化的产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企业人均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为每万名雇员49台,其自动化程度远低于世界水平。相较之下,这个数字在韩国是531台,在德国是301台,在瑞典是212台,在丹麦是188台,而世界平均水平也在69台。

  伍德克先生在采访中坦言,数字化的、自动化的工厂对企业招聘的员工提出了不同需求,如果参照欧洲的解决模式,则应该从中国的教育系统入手。

  伍德克说:“在欧洲我们不仅重视高等教育,对中低端的职业教育我们也是非常重视的。通过实用性强的教育,我们培养出一批技术工人,他们不是坐在办公室的决策者,而是通过自身的手艺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在报告里也提到,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是难以支撑中国完成‘中国制造2025’这个计划的。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中国欧盟商会把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带到中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sipi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8211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