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玉米带”的供给侧改革

   2017-03-31 1140
导读

春耕将至。面对玉米产量过剩、价格下跌的形势,位于中国黄金玉米带的不少农民充满困惑:今年地里种什么?近日,记者在吉林玉米主

 春耕将至。面对玉米产量过剩、价格下跌的形势,位于中国黄金玉米带的不少农民充满困惑:今年地里种什么?近日,记者在吉林玉米主产区调研发现,一些农户主动求变、对接市场,用智慧、勇气和实践解答玉米主产区的“供给侧改革之惑”。

  同样大小的玉米棒子,一个能卖出七八元的“天价”,另一个却只能是三四毛钱的“地板价”。在产粮大县(市)公主岭,种了一辈子玉米的农民孔祥成说起这个天壤之别,至今还感到十分震惊。“我家去年种的甜玉米,连棒子带苞叶卖给公司,经过真空包装,市场上高一个能卖8元多,我们农户拿到的利润也比种普通玉米高多了。”

  去年,孔祥成把自家的5公顷土地入股一家食品企业——吉林农嫂公司,改种鲜食甜玉米。收获后一算账,一公顷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多收入6000元,5公顷地多收入3万元。

  今年春节以来,一张20万亩的玉米种植超大订单,让公主岭市的许多种粮大户兴奋不已。为推进玉米主产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公主岭市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建设“20万亩功能型玉米示范田”,一些农户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愿。

  种粮大户郜蓝冬今年流转土地280多公顷,打算在功能型玉米上大干一场。“去年秋收后比较迷茫,不知道种啥,现在决定参与市里的订单项目了。”郜蓝冬说。

  公主岭市农委项目部部长曹明贵介绍,种植高淀粉含量、高抗倒伏、高抗病害能力的功能型玉米品种,成品粮中黄曲霉素含量非常低,饲料加工企业十分青睐,目前供不应求。

  大规模的功能型玉米种植需要集中连片机械化种植,对于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规模、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流转的地越多,生产资料投入就越多,种粮大户的资金压力就越大。”曹明贵说,“这是我们要着力破解的难题。”

  “如果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一公顷成本至少降2000元;根据订单,每斤成品粮可以比市场多卖5分钱,一公顷又能增收1000多元。”曹明贵说,“两样加起来,一公顷可以多挣3000多元,而且种了就不愁卖,企业照单全收。”力推差异化种植,联系大企业下单,找农户接单,帮农户找钱……目前,这份20万亩的超大订单正在落实,一条粮食主产区的供给侧改革之路也逐渐清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sipi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813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