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老工业基地

   2017-03-13 2650
导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3月7日参加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重要论断,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3月7日参加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重要论断,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速下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既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实事求是、挤干水分的结果,同时也表明,上一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形成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衰减,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因为其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供给侧。拿辽宁来说,重化工业在全国为集中。重化工业巨额投资形成的沉淀成本很高,退出成本同样也很高昂,调整起来难度很大。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原”字号、“初”字号产业比重过大、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推进传统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善旧供给,适应新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始取得一些进展。例如,辽宁重视激励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一些大型企业如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在研究开发、智能制造、产品结构调整、跨国并购、延展产业链、精益管理及服务等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较好经济效益,并蓄积了持续发展的较强势能。辽宁在积极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取得了进展。例如,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和养老金风险取得成效,企业税费成本下降,在扶贫攻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短板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民生有所改善。针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以及人们对辽宁营商环境的质疑,地方政府敢于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着力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针对有损营商环境的做法,采取集中整治措施。这些努力推动辽宁经济先行指标,如工业用电量、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出现了复苏迹象,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积蓄和涌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一轮振兴充满希望。
 

把希望变成现实,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发展国有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带动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培育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头羊。二是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再铸老工业基地辉煌。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发达,实体经济优势明显。应发挥好这一优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体经济做优、做大、做强。金融改革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三是把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畴加以审视。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提出的迫切要求。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高善治与良政水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sipi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804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