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全覆盖难 吉林禁塑政策遭遇落实难

   2017-02-27 1530
导读

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吉林省自2015年起实施全国首个禁塑令,在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势头、培育新型材料和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吉林省自2015年起实施全国个“禁塑令”,在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势头、培育新型材料和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今“禁塑令”也正在遭遇源头管控难、大面积推开难、执法全覆盖难等诸多困境。

吉林禁塑成效明显

  记者在吉林省一些城市的大型商超和餐厅发现,原来的传统不可降解塑料袋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塑料袋或结实耐用的织布购物袋。对于“禁塑令”,多数市民表示都已知晓,使用环保塑料袋或者自备购物袋成为主流。

  长春市市民张斌说,虽然暂时购物时可能不方便,但对环境是好的,况且迟早要放弃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份,全省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连卷袋市场供应量2037吨,餐具53吨,分别比去年增长26.6%、278%。长春市欧亚集团、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和必胜客、肯德基等餐饮集团已与可降解塑料袋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全省大型商超产品替换率达到90%。

  为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减排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吉林省要求省直各部门单位、省内各高校、医院等部门单位加强对禁塑工作的领导,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吉林省政府在2015年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列禁塑工作内容,督导地方政府切实履行职责。

  在“禁塑令”及相关政策的吸引下,可降解原料改性、制品及物流仓储等项目扎堆在吉林落地并形成生产能力,以聚乳酸为核心的生物制造产业正在吉林省蓬勃兴起。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中粮生化、山东必可成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等12户知名生物材料制品企业已经扎堆落户,其中已有9户企业的产品正从园区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

  据介绍,吉林全省具备生产条件并报备生产能力信息的企业26户,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达6万吨,产品涵盖“禁塑令”要求禁止的全部产品品类。

  诸多困难仍待突破

  虽然吉林“禁塑令”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吉林也遇到了诸多本省难以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禁塑目标的实现。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可能让这一绿色发展的实践化为泡影。

  一是源头治理难,出现假冒产品。据了解,辽宁、河北、安徽是吉林省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主要来源地,目前每天仍有大量的产品进入吉林,堵住域外不可降解产品流入是一大难题。

  同时,据吉林省发改委等部门和一些企业反映,目前市场已发现假冒产品,以传统塑料袋冒充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而且还以高价销售牟利。

  二是大面积推开难,执法全覆盖难。记者在一些农贸市场、食杂店、小吃街等地方发现,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现象依旧随处可见。在长春光复路等重要的塑料袋批发市场,一些商贩依旧在明目张胆地售卖传统塑料袋。

  一些执法人员表示,由于塑料购物袋、餐具等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用途广泛,生产设备和技术也比较简单,执法覆盖面非常广,进一步推进禁塑工作面临着人员、经费等困难。

  三是禁塑立法还需先行先试。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表示,吉林出台“禁塑令”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以及九部委的文件,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权限具备法律基础,但是进一步扩大禁塑范围,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还涉及地方立法权限的问题。

  源头管控成为关键

  如何让绿色发展好政策执行下去?业内人士提出了几点建议:

  先,从管控源头入手,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吉林华芝路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锡认为,禁塑是大势所趋,但禁塑仅靠一省之力难以完成,建议在东北地区整体实行禁塑试点,进一步探索全国禁塑的可能性。同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让市场不敢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袋。

  其次,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扶持。广州鲲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卢建春建议,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征收使用税等,提高传统塑料及其制品使用成本,然后将这部分税收补贴可降解塑料产业。同时,应该加大对可降解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的科普,以此为契机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可降解塑料袋主要来自聚乳酸,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具有低碳、绿色、安全等特点。宋刚表示,聚乳酸既可以立发展为一个新的产业,也可以与现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像石油那样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产业。如果能够在东北地区提前实现“禁塑”,将为吉林乃至东北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新产业创造空间,提供新动能,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再次,加快禁塑的立法进程,强化依法禁塑。目前,我国没有明确限制地方全面推进禁塑的相关法规,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处副处长刘大蔚说,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基本原则,有关部门可以明确支持地方制定扩大“禁塑”范围的地方性法规,在法规、政策创新上探索先行先试,让政府的“禁塑令”尽快上升为地方条例,为依法禁塑提供强力支撑。

  刘大蔚、陈锡等表示,目前全球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实施“禁塑”,发展相关产业,这也为未来国家间“贸易战”留下了伏笔,隐藏着以碳排放为借口的贸易制裁措施。若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不起来,很可能在世界贸易与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被动境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sipi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800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