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陆家嘴论坛”昨日在上海闭幕。论坛上,一行三会相关负责人从各自分管的金融领域出发,强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作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渠道,金融业理应加快改革创新,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剂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动力。
事实上,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金融行业本身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明显的表现即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实际融资成本较高。在此背景下,金融业有着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有关部门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部署。例如,在行业准入方面,截至2015年5月,深圳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5家批试点民营银行全部开业;今年5月,银监会批复同意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富民银行,标志着第二批民营银行正式开闸。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成为常态化,银行业服务的实业对象也有望随之进一步扩容。
一行三会相关负责人亦强调了金融业自身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如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就指出,发展普惠金融是贯彻“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形势下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他表示,发展普惠金融要补足金融结构性短板,增强服务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三是要积极探索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四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提升服务客户的需求能力。
央行副行长张涛亦表示,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通过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供给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支持必不可少,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金融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对改革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文件,为金融业如何支持产业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政策路径。例如,《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并提出着力加强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落实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加快工业信贷产品创新,改进工业信贷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而《意见》则为银行配合钢铁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具体任务,包括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等。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服务,是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保险业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保险业改革将着力优化保险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着力补齐社会保障的短板,推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着力增强社会托底水平,为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促进就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贡献力量。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则强调,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只有市场基础扎实且牢靠,配置资源和风险管理等功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对企业和国民经济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将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监管。
金融乃百业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业不仅自身要积极创新改革,更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改革的能力,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