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课程不因人设 专业可放开转

   2016-06-13 870
导读

什么专业有前景,什么专业有钱景,这是高招季里家长和考生最纠结的难题。其实,现在专业并非一选定终身。昨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


什么专业有前景,什么专业有“钱景”,这是高招季里家长和考生纠结的难题。其实,现在专业并非一选定终身。昨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的江苏高校专业建设校长论坛上,校长们透露,高校的专业建设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专业“旋转门”大开,所有学生可以各选所爱,一些特色不鲜明的专业可能被“瘦身”,一批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专业正在打造中。

转专业,门越开越大

过去高校大多因人设课,“老师研究啥就开啥”,转专业的门自然也“开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选择。

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介绍,过去只有优秀生才享有的转专业“特权”,2014年起全开放,成绩不太好也可报名转专业。“我们采用申请—答辩的机制来考察学生对于转入专业的理解、兴趣、已有的基础、对未来的考虑,进行综合评分。有语言生转到软件专业,也有工程专业学生转到工业设计专业。”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进明介绍,该校学生大二、大三有3—4次转专业机会。学生选修了拟转入专业规定的6-8门准入门槛课程且平均成绩超70分,就可申请转专业。而相应的,已录入该专业的学生,若准入门槛课程平均成绩达不到70分会被要求转出。

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雷威说,在一个学年后,所有愿意转专业的都可以提出申请。每个学院提出可以接收的具体名额,学院各自定规则,经学院考核同意后接收。每年有1000多人报名,占每年招生数的1/4,后约有400多名学生能转成。

设专业,关键看需求

过去,曾有高校大开转专业之门,部分专业转出人数太多,发生只剩下个位数学生、教师无人可教的窘况,转专业政策因此“回缩”。

对此,校长们的共识是,“因人设课”将成为历史,高校如今更加重视内涵建设,过去一窝蜂开设,并没有自身优势、特色的专业将主动关停。廖文和说,学校连续3年在校内发布“专业潜力评估报告”,近两年来有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6个专业关停,合并到其他相似专业中去。明年可能还会再对专业进一步“瘦身”,关停一些过去赶时髦设置,但特色并不鲜明的专业,增加“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

各高校普遍对自己开设的专业开展了内部评估。常州大学校长陈群介绍,去年6月起,该校启动校内专业认证;同年11月,3个文科专业接受校内专业认证,至目前已有9个专业通过校内专业认证式评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571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