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伟:主政官员需读懂供给侧改革的“深意”

   2016-06-12 620
导读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科技的发展目标: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就在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的口号时,我们来看看现在各省市的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有多少真正投入到“科教文”领域?不得不担忧,上一次的“四万亿”“后遗症”,会不会在此轮远超四万亿规模的PPP投入中,变得更加“沉重”?供给侧改革有多少主政官员真正“读懂”了?“结构性问题”会否更“严重”?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中央推出的“三去一补一降”的方略,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部署,之所以提出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及补短板的五项重点工作,是中央希望地方政府主动作为,但“三去一降”各地多仍停留在纸面上。“一补”则更是“盲区”,许多“官僚”不知道“补什么”“怎么补”?其实“有补才能去”。

  二战后,美国经济能够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当时,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老百汇、好莱坞”等文化品牌,后成为文化产业大国;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大国”。经济不景气成就“科教文”的发展是一条规律,应抓住推动“科教文”产业跨越式发展“良机”,唯有如此,供给侧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结构性矛盾才能真正得到“化解”,PPP投资形式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助力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530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