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市场人士分析,当前有相当高比例的钢材和铁矿石期货交易是散户投资者进行的,而不是用期货市场作为对冲的基本生产商和消费者进行的,大量泡沫正在“聚集”。政府及行业部门在出手“降温”的同时,警惕投机氛围加重,避免冲击各类资产。
随着价格波动加剧,原料端“动荡”考验国内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管理价格风险,有效提升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 期货市场不仅仅在价格上反映供给侧改革对资源要素的影响,期货市场也帮助实体企业在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下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在业内人士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等手段,将有效修复相关产品的供需矛盾,并反映到期货市场的商品价格上来,同时,通过期货价格的变动,充分反映了政策面与基本面之间的关联关系。因此,期货价格信号能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执行评估标准,利用期货市场这一价格发现功能,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库存、补短板五大任务提供深层次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不仅对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引导作用,而且也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有力工具,有利于理顺并保持合理价格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对大宗商品相关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帮助企业实现平稳转型?成长为世界500强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期货市场和套期保值。“应对改革,企业需压缩产能,并在降本增效、提质增效上下工夫。其中,衍生品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增强抗风险能力。”刘瀚锴认为,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实体企业实现购销和经营的一个有效的市场补充,企业可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创新经营方式和运作模式。专家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资产配置轮动加速,资金偏好变化速度加快,通过对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企业可以在战略上完善库存管理、原材料定价管理,实施扩产、减产等中长期发展战略。期货市场应抓住历史性机遇,帮助企业运用好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