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不是现有政策的“大箩筐”,其本身需要理念、制度与政策的创新突破,毕竟改革本身就是创新;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终目的是通过促进创新创业来实现转型发展,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从理论上看,长周期的经济下行期也是创新的窗口期。事实上,工业革命以来,差不多每50年一轮的周期,都会有一次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经济理论之争。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单一需求侧调控失灵后,熊彼特创新经济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全球经济过去近40年的发展规律。所以说,供给侧改革需从“创新”角度落地。
当前,供给侧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老供给过剩与新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新旧动力转换,“破”与“立”就需要协调与衔接。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不完全是“创造性毁灭”。需要看到,老供给的退出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社会主义的优势就是要避免资本主义国家大范围周期性经济危机,同时让过剩产能、僵尸企业按市场规则有序劣汰,为新供给留出创新空间。
与此同时,创新不一定意味着推倒重来,而是根据需求提供结构变量;创新也不一定非要很尖端的东西,改善供给侧、提供新需求就是创新;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主要就是从新供给角度去满足创新需求。譬如,旧房不一定要拆旧建新才是好的,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功能后同样可以满足需求。家里几口人住在一起,花钱请人把房子改造一新≌间没有改变,当事人却可以觉得居住环境一下子提升很多。这种变化就是新供给,即针对需求在既定空间内做创新。 可以说,没有旧的产业,只有旧的产品,去产能与产品升级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再例如,我们需要加大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吸引出境旅游消费回流。这时创新就必须同回流的消费需求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