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绩但任务仍艰巨
房地产去库存正由地方到全国开始交出一些不错的“成绩单”。部分省市去库存已有所收效,截至4月底,广东省商品房库存15697万平方米,比去年年底下降655万平方米;一季度海南省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8.1%和73.9%,成为近年来增幅新高;截至4月底,宁夏吴忠市房地产库存110.9万平方米,较2015年底下降48.7万平方米。
就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而言,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李皎表示,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量价齐升,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明显进展。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5%,销售额增长55.9%;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7亿平方米,已连续两个月减少。
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房地产去库存任务仍较为艰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武威表示,5月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呈现连续两个月回落走势,指数均在50%以下,显示市场供需两端均显疲弱,结合数据的变化,虽然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有所升温,但难掩三、四线城市库存依然较大的压力。
“当前,不少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不降反升,这是需要注意的。前期大量的住房建设积累了较大库存,居民较弱的购买力、不活跃的市场交易又无助于缓解库存压力,而当地居民购房的潜力及城镇化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些都限制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需消化但并不是“转嫁”
“较大的库存压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赵锡军表示,房地产市场与消费、投资、生产及金融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影响面很大,先,大量库存浪费了很多资源,特别是一些烂尾楼、“死城”让很多资源固化在上面而无法得到使用,对地方经济、就业及税收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库存的积累也意味着不少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收回地产商的贷款,这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再者,一些地方缺乏规划的住房建设会增加再开发的难度,可能给城市带来不可修复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