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6-06 840
导读

在人均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由于小儿科长期不受待见,导致娃娃看病更加举步维艰。数据显示,我国2.26亿儿童中,每千名儿童仅


在人均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由于“小儿科”长期不受待见,导致娃娃看病更加举步维艰。数据显示,我国2.26亿儿童中,每千名儿童仅有0.49名儿科医师,并且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儿科医疗机构将承受进一步就诊压力,儿童看病难的现状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儿科医务人员的缺口增大,另一方面是未来几年儿童就医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同时,儿童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供需间的窘境。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儿童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意见》,我们不难发现解决娃娃看病难要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先,需要大力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数量。儿童看病难的一大症结在于儿科医务人员的缺口很大。为此,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从大力培养新一代儿科医师着手,提高儿科学专业本科和硕士的招生比例,卫生系统招收更多儿科医师,逐步提高儿科医师的薪酬待遇,将资源更多地向儿科医师倾斜,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学习儿科学专业、从事儿科诊疗。《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累计招收培训儿科专业住院医师3万名以上,“十三五”期间每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培养约5000名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这些都是今后五年内要实现的目标。

其次,合理调配儿科医疗服务资源。目前人均儿童医疗服务指数达不到合理水平,而且也存在医疗资源配置过度密集的区域,如何才能合理配置,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一方面可以采用“下沉”的方式,即儿科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采取“出诊”“蹲点”的方式补齐儿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区域的“短板”。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一周几次的出诊方式缓解医疗分布不均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儿科专家医师可以通过网络订单的方式,在线“望闻问切”需要诊疗的儿童,给出合理的医护建议,以腾出有限的医疗资源来应对儿童急危重症。同时,新兴的大数据技术给合理配置医疗服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分析大数据就能研判出哪些是儿科季节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哪些地区儿童医疗就诊比较紧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更好地提高儿科医疗服务效率。

目前,一些有娃娃的父母在经过儿科看病难后,感叹起“娃娃看病之难,难于上青天。”诚然,破解娃娃看病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在儿童医疗领域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儿童看病能轻松一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430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