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2016-06-15 660
导读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场攻坚战为什么要打,怎么来打,目标是什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场攻坚战为什么要打,怎么来打,目标是什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关注的焦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范畴的供给学派强调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应该从供给着手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生产和供给先要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该学派过分强调税率的作用,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我们现在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作用,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与“供给侧”相对应的“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通俗易懂地描述“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关注“供给侧”和“改革”,忽视“结构性”,是我们经常陷入的误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近日已发表,其中说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指出:“‘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三个字。”“结构性”可以说是理解“供给侧”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对当前经济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为全面的把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效果看,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虽在抵御危机冲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国内来看, 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供给侧目前明显不适应当前需求结构的变化。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相比需求的不断变化,供给方面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钢铁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次下降,水泥产量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次负增长。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于这一改革的政策措施,他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为了切实推进这一改革,他认为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做到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同时做好四则混合运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同步实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战略措施,大力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418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