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镇立足镇情,突出“六抓”,有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抓规划。结合镇情村情,从市场和村民种植意愿出发,重点推进桔梗、黑金菊、白芍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应时打造一批种植基地和种植专业村。充分发挥新站特有工业用地、区位优势,加大对中药材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链条形成,努力将新站建设成为中药材特色镇。
二是抓技术。加大与中药材专家教授、市亳州药材协会等专业人员、团体沟通力度,充分发挥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主体地位,加大培训引导力度,保证全镇种植主体年内能够参加培训2次以上,目前,共组织各类培训14次。
三是抓管理。强化对种植后中药材的管理督导,严格按照“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地块”的形式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帮助村集体以及农户解决贷款、技术等方面难题,确保田间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四是抓带动。充分发挥村集体、产业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支持鼓励村集体先行先试,尝试种植中药材新品种。目前,村集体、产业大户共带头种植中药材近千亩。
五是抓调查。组织农技部门切实做好中药材田间调查工作,一方面跟踪中药材播种、管理、采收全过程作业;另一方面,切实摸清全镇中药材产业底数,特别是针对新品种进行重点关注。
六是抓考核。增加中药材产业发展在村级重点工作中的分值权重,实行奖优罚劣,提高全镇村级组织抓中药材的积极性,推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新站镇中药材品种已达到20个,种植面积达到近2000亩。
一是抓规划。结合镇情村情,从市场和村民种植意愿出发,重点推进桔梗、黑金菊、白芍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应时打造一批种植基地和种植专业村。充分发挥新站特有工业用地、区位优势,加大对中药材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链条形成,努力将新站建设成为中药材特色镇。
二是抓技术。加大与中药材专家教授、市亳州药材协会等专业人员、团体沟通力度,充分发挥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主体地位,加大培训引导力度,保证全镇种植主体年内能够参加培训2次以上,目前,共组织各类培训14次。
三是抓管理。强化对种植后中药材的管理督导,严格按照“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地块”的形式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帮助村集体以及农户解决贷款、技术等方面难题,确保田间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四是抓带动。充分发挥村集体、产业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支持鼓励村集体先行先试,尝试种植中药材新品种。目前,村集体、产业大户共带头种植中药材近千亩。
五是抓调查。组织农技部门切实做好中药材田间调查工作,一方面跟踪中药材播种、管理、采收全过程作业;另一方面,切实摸清全镇中药材产业底数,特别是针对新品种进行重点关注。
六是抓考核。增加中药材产业发展在村级重点工作中的分值权重,实行奖优罚劣,提高全镇村级组织抓中药材的积极性,推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新站镇中药材品种已达到20个,种植面积达到近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