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小菜基地里做大文章 供给侧改革走出致富路

   2016-06-02 690
导读

规模上去,利润才上得去郭茂勇的蔬菜基地位于大足区雍溪镇慈云村2组,占地13多公顷,这一规模在当地算得上首屈一指。其中有1.3公


 “规模上去,利润才上得去”

    郭茂勇的蔬菜基地位于大足区雍溪镇慈云村2组,占地13多公顷,这一规模在当地算得上屈一指。其中有1.3公顷的蔬菜大棚。

    如此大的规模,源自郭茂勇的一个种菜理念:种菜讲究的就是规模效应,只有规模上去,产出的利润才上得去。他一向认为,只有规模达到1公顷以上,种菜才有干头。

    这一理念很明显地贯穿在他的种菜路上。2003年,铜梁人郭茂勇开始到雍溪镇发展蔬菜基地,一个块在石堡村租下的菜地就有2公顷。等到2012年,蓄势待发的老郭转来慈云村开辟新基地,尝试更大层面的规模效益。

    新基地里,老郭开始像以往那样,种植季节性蔬菜,有冬瓜、南瓜、萝卜、莲花白、儿菜、青菜等,品种齐全,各占菜地一角。这种部署多少有一部分是出于“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考虑。然而,真正赶上某类蔬菜行情不好的时候,老郭又后悔少种了那些行情好的菜,以致没有赚到几个钱,这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

    老郭很快认识到,还是要把规模弄上去,好是搞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不过设施农业投资大,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考虑到目前条件不具备,老郭决定搞菜地改革,只种一种蔬菜,那就是生长快、生长周期长的红苕尖。

    从前年开始,老郭逐步扩大红苕尖的种植面积。去年,他找到重庆一个批发老板合作后,销路已然不成问题。今年,老郭13公顷的基地清一色种满了红苕尖。

    3月到10月,基地里每天供应1.5吨至2吨红苕尖,运到重庆双福批发市场分销。如此稳定而庞大的销量,让老郭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初加工比直接卖菜有搞头”

    在红苕尖种植周期过后的空档期,老郭也只种萝卜,萝卜产量一下子提了上来。近两年来,老郭针对萝卜搞了一场“供给侧改革”探索,并摸清了门路。

    这场改革就是制作泡菜,川渝地区餐桌上离不开的萝卜泡菜。

    前年,老郭一个次大规模尝试制作泡菜,一下子泡了一百多坛萝卜,每坛一吨。一年后开坛,泡菜爽脆,销往大足、铜梁、璧山等地,全部一售而光。

    “做初加工,肯定会比直接卖菜要有搞头。”老郭一直以来的这个看法,终于在加工泡菜上得到强力证实:一亩地种植的鲜萝卜,刨掉成本能挣200元,一亩地产萝卜3吨,可以泡三坛泡菜,每坛泡菜每坛泡菜的售价相比只卖鲜萝卜,要多收入300元,这样一算,一亩地的利润可以提高至1100元。

    高产出,加上稳赚不赔,老郭决心把生产泡菜进行到底。做泡菜用的萝卜,自己基地里出产的不够,便向周边农户家购买。今年,老郭的泡菜已经扩大到了360多坛。

    近的一个好消息是,老郭今年的泡菜,又被多地商户预定完了。

    和几年前顾此失彼的状态相比,种菜的局面大不一样,对市场的把控越来越有信心,老郭又开始了新的打算。他正在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希望一起投资,扩大大棚面积,这样就能使基地种植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2789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