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要解决制造业面临的关键问题——2016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6-05-31 960
导读

5月2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成功举办,作为2016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的重要

 5月2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成功举办,作为2016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的重要分支活动,本论坛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智能制造领域专家、标准化机构和智能制造方案供应商代表,解读在智能制造引领下,两化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战略和规划;探讨两化深度融合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探寻两化深度融合下的制造模式变革;分享智能制造的用户体验和经验;展望两化深度融合相关生态系统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以及来自地方政府与产业部门的领导、企业代表及媒体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2015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该战略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为我国未来十年的制造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为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以及措施。

全球的制造业正面临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包括通信技术,智能云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论坛上分享了对智能云制造(云制造2.0)的理解。“云制造2.0是基于泛载网络,借助新兴制造技术、新兴信息技术、智能科学技术及制造应用领域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构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制造资源硬、软能力的服务云池,用户通过智慧的终端和智慧云服务平台,就能随时随地按照需要获取智慧的制造资源和能力。”李伯虎介绍说。

互联网+、云制造都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应用到智能制造领域的。“今后,智能制造的智能程度会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智能程度的增加是没有止境的。如今,很多人工智能平台都是开放的,希望制造业能积极地利用这些平台,结果是制造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应用,智能平台则能够获得数据,由此推进智能制造的智能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表示。

制造业目前遇到的困局是产能过剩、缺乏关键技术、产品质量差异化过大,以及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何借助“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摆脱困局?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超认为,应当基于“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工作:一是立足现实产品实现了智能化制造,二是建立新业态,三是进行商业模式再造。

据了解,本次论坛聚集了近二十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参会,1000余名现场听众关注,由此成为软博会期间隆重、规模大的会议之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243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