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攻方向

   2016-06-15 790
导读

自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闻达于中国政策体系。在廓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相关概念后,供给侧改革如

   自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闻达于中国政策体系。在廓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相关概念后,供给侧改革如何突破、怎样落地无疑成为社会关切。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沉淀,社会各界对供给侧改革“是什么”了然于心,并且基本厘清了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做”。

 

    然而,近期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央屡屡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哪些考虑而作出如是部署?

 

    不妨先把中央近期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作简短梳理。

 

    5月9日,权威人士接受《人民日报》访谈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5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月1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 “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中国经济行进在关键的路口上,是继续用需求管理政策维持高增长并拖延和累积问题;还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容忍暂时的经济增速下滑,面对并解决多年累积的存量问题,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笔者以为,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承受阵痛、除旧布新,方能凤凰涅槃。因而中央高层的如是判断是对中国经济自信的表现,是谋定而后动的战略抉择。

 

    其一,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它就是为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而生的;而经济结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存量要调整,另一方面表现在增量要优化。对于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中央明确要求,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

 

    其二,每遇经济下滑,需求管理基本是政府的政策取向,无外乎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入手,实质上是加大货币投放力度,这种短期刺激政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僵尸企业”较多、以高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房地产库存过大、地方政府和企业高负债、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过度发展、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金融风险累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贫富差距拉大等副作用和后遗症。同时,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

 

    其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是容忍经济增速下滑甚至失速,因而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也应相机选择,所以今年前4个月在信贷加政府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出现了企稳特征。但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目标和经济增长短期目标之间如何博弈、对政府改革与增长之间如何精确把握提出了挑战。

 

    显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在全社会形成对短期经济增长目标有相当容忍度的共识,否则经济政策将钟摆于改革和刺激之间。笔者以为,以上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调,意在向外界精准地传达: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是主要矛盾,是主攻方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8381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