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棒了!”精彩的马戏表演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赞叹。而马戏节的举办,也带动了当地交通、餐饮行业。“这段时间生意特别好,尤其是双休日中午,几乎爆满!”合隆镇一家饭店的老板高兴地说。
新业态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农安在这个春天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农业大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农安县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东北农业服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逐步形成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融合——
“组合拳”打得风生水起
就在马戏表演场地不远处,一个名为“海之恋广场”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称之为第四代文化旅游产业链式商业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表示,它融合了会展经济、主题旅游、婚庆服务等多种业态,在农安还是一个个。
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同家民生广场项目也是一个综合服务业项目,将建设民生购物中心、养老社区、民生医院、生活医药超市等,可提供购物、养老、医疗等服务。
融合,已经成为农安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关键词。不仅有融合服务业多业态的综合体,农安还推动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向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按照目标规划,农安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抓住机遇,让服务业与农业碰撞出火花?今年,农安探索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新途径: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形式推动集约化经营;通过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吸引社会资本等手段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互联网科技服务,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产品认证,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建设……
升级——
传统服务业破茧成蝶
农业和商贸,是农安的两大传统服务业态。“我们将抓住扩权强县的契机,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核心产业。”农安县相关领导介绍说,农安将重点发展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和农资服务等领域,加快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总代理等现代经营方式,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配送,重点推进“三辣”交易市场、辽金文化仿古街建设,发展乡镇“路边经济”。
依托基础牢固的传统服务业,一批新兴产业绽放出光彩。凭借地缘优势和特有的黄龙府文化资源,打造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利用荒山、荒地和盐碱地开发旅游业;
(下转2版)
(上接1版)推进辽金时代、两家子、春江堰等生态园项目;打造“互联网+商贸”“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和“互联网+政务”等模式,建设阿里巴巴县级服务中心……一个个新的服务业项目让人耳目一新。
精细——
政府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一个孕育着创业梦想的孵化平台正张开双臂欢迎创业者。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名为“众创空间”的孵化基地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10000平方米的厂房和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这种体量的创业创新平台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不多见,“我们为创业者在设备采购、融资贷款、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使创业者在此梦想成真。”
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是农安在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一项新探索。“我们将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和精细化。”农安县相关领导介绍说,今年农安还将重点完成第二批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申报和中新河以南服务业转型示范区规划;推进“互联网+”政务项目实施,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打造“互联网+”标杆县;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提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比重。
从现在起,农安将每年规划推进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实现210.28亿元,同比增长14.22%,占gdp比重达到47.9%。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