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缺药呼唤供给侧改革

   2016-05-04 590
导读

 四川自贡的赵碧珍女士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两个心脏瓣膜出了问题,一个需要更换,一个需要修补。不过,4月14日她入住成都军区

  四川自贡的赵碧珍女士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两个心脏瓣膜出了问题,一个需要更换,一个需要修补。不过,4月14日她入住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后,医生告诉她,因为缺少名为鱼精蛋白的药,手术没法进行。由于不知道何时才有救命药,她的心情越来越差。据记者了解,像赵碧珍一样等药做手术的病人,不在少数,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都缺药。(5月3日新华网)

  据专家介绍,鱼精蛋白是心脏病人做体外循环手术时必需用的药品,根据体重不同,每个成年人每次手术要用6至8支药。然而,今年以来,“鱼精蛋白”缺货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四川、浙江、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均缺货。为何“鱼精蛋白”会缺货?成都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介绍,鱼精蛋白在国内有两家企业生产,几十年来维持同一售价,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企业方面生产药品的经济驱动力大大降低。

  救命药缺药,造成大批急需心脏手术的患者等药救命,在药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中国,令人颇感意外。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该救命药5年前也曾缺货,且引起媒体普遍关注,时至今日还在重复昨天的“糗事”。药价长期偏低或许是事实,但面对急需救命的患者,救命药意味着生命延续的希望,无药可救几乎是坐等死亡。政府有关方面面对这一状况,难道可以无动于衷?药厂难道可以拿患者的生命作为博弈的筹码,想生产就生产,不想生产就停产?

  救命药的生产、销售和定价,无非涉及卫计、发改、药监、物价等政府部门,以及药企和药商。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不是问题的今天,患者急需的救命药缺药,无药企愿意生产,无不昭示或是有关部门不作为,或是药企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对患者急需视而不见,对神圣的生命缺少必要的敬畏。直白地说,急救药缺药的背后,一定是有人缺心眼。

  自从中央部署供给侧改革以来,各地方、各行各业正在着力推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急救药生产,显然属于补短板的范畴,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给侧改革,其蕴含的经济思想其实挺朴素,即让买家(需求侧)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他需要的东西;卖家(供给侧)可以适当的盈利水平,把东西卖给需要的对手方,达致供需平衡,这也是所有经济政策的终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救命药缺药,显然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无法满足需求侧,造成供需失衡,与供给侧改革目标背道而驰。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也急需通过补短板的改革予以解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612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