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重抓经济运行。以产业集聚为抓手,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百亿增长极,重点培植金永发、华锋、亿能等龙头企业;节能电光源产业以LED工矿灯、LED路灯、LED球泡灯、LED平板灯等高端产品为支撑,积极拓展灯具灯饰领域,全力向工程照明方向发展,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方案”转型;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裁剪,鼓励和鹰、良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与区内中小企业开展产业配套、协作,抱团发展,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企业运行平稳健康发展。以企业重组为抓手,重点推进豪迈公司与台湾艾笛森光电、环宇公司与上海机床厂、重亚重工与中铁装备、诚赢照明与北京(疆亘)资本管理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合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终端市场、销售超20亿元、税收超亿元的规模企业。进一步强化为企服务,根据规模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分类提供行政审批、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人才招引等差别化、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二是重抓创新驱动。围绕“一个产业对接一所高校、组建一个产业研究机构”的目标,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围绕项目开展创新联合,把创新活动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开发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荃航“智能车间”为标杆,鼓励企业加快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化迈进。扎实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行动计划,实施良基、鑫光、常丰等超千万元技改项目30个以上。三是重抓引进人才。继续实施“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他们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推进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以培养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育一批“工匠型”产业工人。
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力推进在手项目落地。紧密跟踪总投资10亿元的上海城光明食品产业园、江苏依莱特多晶硅切片机、深圳华鼎星电子白板及触控一体机、深圳凯茂手机触摸屏、浙江瑞高工业智能化PC外墙系统项目和总投资2亿元的上海艾林盛精密机械、维格斯(上海)流体不锈钢管阀等在手项目,确保上半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二是着力突破重特大项目、产业链项目。紧扣新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精心编排产业招商指南,大力招引产业关键项目和补链项目,不断扩张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通过3年努力,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密切关注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10强以及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排出一批有投资意向的重点跟踪对象,主动对接,全力攻关,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借助与台湾LED产业联盟的良好合作关系,巩固、提升对台招商成果,重点跟踪台湾顺集新型LED倒装、台湾金像电脑主板、台湾合新新材料、台湾华洋精密机械等外资项目,大力推进对韩国、新加坡招商,倾力争打造利用外资新高地。三是着力提高招商成效。通过专业招商、代理招商、以企引商等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大招商、招大商”格局。通过经济奖励、政治激励和精神鼓励等多种途径,激活一切有利于招商的因素,建立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招商“三位一体”的招商新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企业家特别是客籍企业家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帮助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葡萄串”效应。
着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一是全力推进项目投产达效。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精心组织抢工会战,把时间细分到每旬、每周、每天,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人、每个环节,形成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抓牢每一个时间节点,全年竣工超亿元工业项目19个以上。二是着力提升项目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帮办服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统筹做好供地、供电、资金、用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工作,确保台湾金永发薄膜太阳能模组、华锋镍氢动力电容电池、轩能手机触摸屏、亿能光电等重大项目全面投产达效,新增销售均超亿元。三是着力打造项目集聚新平台。按照“产业支撑强、创新活力足、配套层次高、持续后劲大”的要求,新建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个邻里中心,新铺污水管网20公里、天然气管网15公里,倾力打造项目集聚新平台,不断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以项目大突破,引领园区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