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降了,收入却翻倍——吉林"水稻大王"的供给侧调整

   2016-06-16 990
导读

桃花绽放时节,东北嫩江边的水稻育秧温棚里添了丝丝绿意。  这片棚的稻花香品种秧苗能种100公顷,5月初开始插秧。吉林省镇

桃花绽放时节,东北嫩江边的水稻育秧温棚里添了丝丝绿意。

  “这片棚的稻花香品种秧苗能种100公顷,5月初开始插秧。”吉林省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经营着450公顷稻田,是当地闻名的“水稻大王”。

  “今年春耕备耕,合作社调整品种结构,提高质优价高的稻花香米‘供给’。”任志国说。

  去年合作社种植50公顷稻花香米,尽管产量降了,但收入却翻倍。任志国说:“普通水稻每公顷出米1.5万斤,每斤2.2元,而稻花香出米5000斤,但每斤能卖到13元,还供不应求。”

  任志国的“供给侧”调整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宽窄行交替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英台合作社每年拿出几十公顷土地为吉林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做试验,科技人员帮其选育新品种,指导使用肥料,水稻品质和产量年年提升。

  为及时掌握当地农业气象信息,任志国在稻田里安上了田间多功能小型自动气象站。“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都能显示,大伙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合作社社员张伟说。

  戴着礼帽,穿着夹克和皮鞋,行走在田埂上的任志国看着像一名“老教授”。这两年“老教授”研究起了水稻育苗无土栽培技术。

  “目前水稻育苗需要用耕作层土壤来配制营养土,破坏耕作层并导致表层土养分流失,而无土栽培育苗,育一公顷地所需的稻苗就能节约8立方米土。”任志国希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协调的现代农业之路。

  今年66岁的任志国还瞄准了“互联网+农业”,“试水”电商平台卖大米。“去年一个年搞,卖了1万斤左右。”任志国说,“虽然量不大,但互联网给传统农业打开一扇大门。少了中间环节,合作社社员能分享更多收益。”

  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志国不久前注册了“老任头”商标,优质大米真空包装,印刷上产地等产品信息,打入市场。“品种和品牌是大米产业末两端,一个保证品质,一个增加效益”。任志国说,“老任头”品牌大米销售价格比过去的“贴牌”散米提高50%。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45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