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条新路

   2016-05-25 720
导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日,中科院院士赵其国和他的学生尹雪斌博士合著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日,中科院院士赵其国和他的学生尹雪斌博士合著的《功能农业》专著正式出版,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中的这一要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作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组长,赵其国院士在2008年编写的《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就提出了“农业产品要走向营养化和功能化”的论断。8年来,他将这一论断不断发展成系统的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功能农业。这本《功能农业》专著记录了这一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和时间的结合上,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一农业新领域的内涵和前程,令人耳目一新。

《功能农业》以“隐性饥饿”,形象地比喻人们对重要微量元素的缺乏,反映了功能农业产品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研究开发这一促使人类健康长寿的功能农产品,而这一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农产品,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这就为解决农产品价格、低效益差的难题开辟了一条新途,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的喜人结果。

这本《功能农业》专著,不仅从科学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农业这一新兴领域的内涵,还从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上,讲述了开拓发展功能农业的诸多关键环节以及尹雪斌团队已经取得的喜人成果,使读者感受到这一新生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他们的努力与拼搏,已经取得20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了国内家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还组织了四届国际硒学会会议,并成功地将国际硒学会(国家一级学会)长驻我国。这一切,具体而精辟地阐述了功能农业的重要意义、科学体系、产业化实践,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功能农业发展的绚丽前景。书中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产品,仅在中国功能农业的产值就将达到1000亿元。

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当前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涵,功能产业的开拓与发展,符合这一精神,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条新路。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都不是平坦无阻的,功能农业的发展也充满了探索和艰辛。书中提出了功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即天然化、功能化、复合化、便捷化、个性化、国际化,既总结了功能农业的特点,又反映了发展功能农业的任重道远。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大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差别各异,《功能农业》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功能农业的“十大模式”,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域,对各地发展功能农业具有较好的科学引领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451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