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C:“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之路

   2016-04-15 740
导读

OFweek工控网讯:加速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目前,政府与企业都在加速推动互

 OFweek工控网讯:加速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目前,政府与企业都在加速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扩展应用,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带来了对传统制造业渠道模式、营销模式及生产模式的巨大冲击,有效延伸了制造业渠道,拉近了制造业与用户的距离,基于用户需求、体验出发的产品功能与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缩短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研发周期,提高了企业设计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处于生产线上的数控装备比重达30%,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4%。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当前,中国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传统工业化思维依然盛行。多数传统制造企业并未快速适应这种变化,仍然奉行传统工业化思维,以技术与产品为中心,忽视了客户和服务的重要性,导致“互联网+”与“制造业”在融合过程中容易造成观念错位。

    二是部分核心技术缺失。高端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传感器、制造业机器人、工业控制器、高端工业软件、制造业操作系统等大量关键核心技术仍严重受制于国外厂商,我国制造企业在开展创新应用模式时常常受到技术瓶颈约束。

    三是应用基础薄弱。由于各方对信息互联互通、接入技术标准等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知识经验等数字化能力要素进行全面集成和充分融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四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层参考框架,智能制造框架逐层逻辑递进关系尚不清晰,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也尚未统一。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互联网+制造业就是要用相对先进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创新,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促进其在效率、品质、管理、合作与营销等方面的升级。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研发、生产、组织与资源配置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就要通过变革企业生产与要素配置模式,建立知识分享机制和信任机制,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以达成满足各方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190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