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制造业专家面对面对话工业4.0掀“头脑风暴”

   2016-04-14 680
导读

  对话  过渡到工业4.0,企业需要经历哪些流程?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交集在哪里?大数据应用对未来制造业的重要性是

 

 

  对话

  过渡到工业4.0,企业需要经历哪些流程?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交集在哪里?大数据应用对未来制造业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培养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何做好工业4.0人力资源方面的准备?……4月13日上午,在“创新德阳”——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上,中德制造业专家围绕“实现工业4.0的先决条件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个主题及其相关情况进行了现场对话,掀起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为与会者带来了前瞻性的观点。

  “要实现工业4.0,需做好软硬件两方面的准备工作。”库卡工业机器人中国区研发部负责人弗洛里安·马德说,大数据是基础。在数据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业如何实现工业4.0的过渡?其认为: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其重点都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基于网络的生产制造数字化与智能化,即智能制造或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外在,数据是内容,大数据将成为新的生产力。“比如机器人的制造,以后都是根据客户的定制需求来生产,不会大批量,这也是生产领域对大数据的应用。”

  中国二重副总经理李骏骋说,在工业4.0中,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提升内部信息化水平是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然要求。德国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领先全球,工业4.0战略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十分同意弗洛里安·马德的观点,大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企业现在要抓的重点。”对于如何获得大数据,他同时提出了流程规范这一观点。

  德国工商大会职业教育总监白丽塔也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专业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准备,也是实现工业4.0的先决条件。她指出,针对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是工业4.0需要的软件支持。目前,中国政府已出台系列措施帮助职业教育学院转型,设置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专业。“同时,工业4.0给中国职教的转型和改革带来了机遇。通过建立教育中心和培训中心,培育出大量的实用型人才。甚至农民工也可以通过培训,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和企业。”

  白丽塔同时表示,将把德国的职教知识和经验带到中国,加强双方职教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的智能制造人才。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开发中心总监戴霁明表示,西门子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正跟客户或院校定制需要的专业人才。李骏骋表示,目前二重对人才的培养也作了规划。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本质都是力求实现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迎接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德双方制造业专家均表示,将以此大会为契机,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

  声音

  搭建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交集平台

  人物名片:拉尔夫·奥皮尔辛斯基

  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和自动化研究所亚洲区负责人。1996年毕业于马格德堡大学获得生产工程学位。毕业后进入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和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环境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可持续性管理研究工作。2005年升任研究所国际事务中心后勤部主管。2008年外派至泰国曼谷,负责建立及运营研究所亚洲区代表处。其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国家成功主导并完成多项IT支援可持续性管理系统项目。除企业项目外,其还成功主导并完成过多个可持续性管理、数字工程、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应用等领域的培训和转让项目。

  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和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是后勤系统和网络,自动化,虚拟开发和培训,以及生产和设备管理。

  拉尔夫·奥皮尔辛斯基以汽车行业为例,解释了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的趋势,并对中国及德阳的智能化生产提出建议。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概念上有着一定程度的交集,当务之急需搭建一个满足双方需求的交集平台,利用好各项政策促进工业自动化。针对人才的培养,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和自动化研究所将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德阳智造可从人才培养着手

  人物名片:弗洛里安·马德

  库卡工业机器人中国区研发部负责人。2009年于德国肯普滕应用科技大学获得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与测量控制工程方向学位,并在丹麦和西班牙度过研究学期。之后一直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类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和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拥有25个分公司。公司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万台,至今已在全球安装了15万台工业机器人。库卡机器人广泛应用在仪器仪表、汽车 、航天、消费产品、物流、食品、制药、医学、铸造、塑料等工业。主要应用于材料处理、机床装料、装配、包装、堆垛、焊接、表面修整等领域。

  马德认为,中国机器人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有强烈的市场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机器人是核心技术。机器人发展进程中,大数据尤为关键。大数据赋予机器人更高的智能。目前,中国智能制造需做好大数据的研究和挖掘。德阳是工业城市,在智能制造上可以从人才培养着手。人才对于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院校开设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一些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智能制造提供一个好的基础。

  马德建议,中国、德国以及双方的企业应建立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把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0放在一个平台上,从而开展合作。

  职业教育亟需转型升级

  人物名片:白丽塔

  1993年于波鸿鲁尔大学获得汉学及东亚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德国、中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事职业教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国际项目经验,现任德国工商大会职业教育总监。

  白丽塔认为,中国宣布要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智造,还面临极大的挑战。人才匮乏、职教发展现状给未来制造和生产工艺带来极大的影响,并会重新定义工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既针对学历教育领域也针对非学历教育领域。

  她表示,创新与相应的专业人员素质是密切相关的,理工科职业领域尤为重要,例如计算机人才等等,职教领域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不可预测的。据估计,截至2020年,中国专业人才缺口将达1.49亿。因此,与工业发展规划相配套,也需要在职教领域实现转型升级,调整资金分配,提升职教生在校人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1451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