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回老家,看到乡镇部门准备为广大村民举办一期就业培训班。为了使培训达到实效,乡政府部门派人到各村走访,从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素质、就业状态、就业需求等方面调查摸底,为就业培训做准备。笔者以为,这种就业培训先“问需”的做法值得点赞!
据了解,各地农村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就业技能培训,涉及电气焊、汽车修理、叉车、家政服务、刺绣、插花、面点等方方面面的实用性技术,对许多迫切需要就业的农民朋友很有帮助,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导致就业培训成了走过场,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吃力不讨好。
开展就业培训是好事,但切不可盲目行事。要想把好事办好办实,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先,就业培训应注重实效,形式多样,有的放矢,并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培训知识。就业培训的项目和内容,一定要与当地实际和培训对象的情况相结合,且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要重在提高技术含量,且能学以致用,派上用场。
其次,就业培训要贴近农民,贴近市场。比如,在汽车修理技术培训时,就要因人而异,选择对象。因为其技术含量较高,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切不可“一刀切”。只有把真正想学且有一定基础的人作为培训对象,才能收到实效。当然,光靠课堂传技未必效果好,还需组织他们到汽车修理厂进行实地培训和学习,把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一技之长。
第三,要事先了解农民的需求,实行精准培训。把培训与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结合好,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技术型的岗位培训项目。哪些农民适合哪些培训项目,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能想当然地不分你我一味向农民“填鸭”“灌输”。
总之,对农民朋友“就业培训”之前一定要“问需”,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加强精准培训,贴近农民,贴近市场,注重实效,让农民朋友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创业,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而切不可为培训而培训,更不能为“完成任务”而走形式、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