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绿色转型助推供给侧改革

   2016-04-12 770
导读

4月11日临近中午,响水近海风电场200兆瓦示范项目现场,4兆瓦风机叶片在30公里外的海面上正进行整体吊装。37台4兆瓦和18台3兆瓦

       4月11日临近中午,响水近海风电场200兆瓦示范项目现场,4兆瓦风机叶片在30公里外的海面上正进行整体吊装。“37台4兆瓦和18台3兆瓦风机全部建成发电后,每年能够提供5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可满足2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迎着猎猎海风,三峡新能源公司海上风电事业部吕鹏远介绍说。不远处,8台4兆瓦风机完成安装,其中6台已经并网发电近75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

  今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盐城实际,以绿色转型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质量、做大总量为主要任务,落实好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致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有效路径。

  推进供给侧改革,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以结构性改革带动结构性调整,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按照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要求,我市改变过去传统产业结构,砍掉污染企业,压缩高耗能企业,重点培植新的绿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供给质量和水平。

  汽车产业在去年整车和零部件销售超千亿的基础上,推进产业链条向汽车服务业延伸,打造整车、零部件、服务业“三个千亿”全产业链,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走进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总装车间,技术人员正对即将出厂的车辆进行密封、侧滑等各项测试。“通过技改扩能和创新研发,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已有38款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工信部公告目录。”总经理史践介绍说,公司创下三个“中国一个”:一个个2万辆碳纤维纯电动汽车制造工厂,一个条电动汽车铝合金底盘机器人焊接线,一个条高温高压真空辅助碳纤维成型生产线。

  作为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正转向以风电装备、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业为主,纺织产业加快发展服装、茧丝绸、高档面料等产品。与此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出清的作用,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关停并转105家化工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去年全市新批25个境外投资项目,响水德龙镍业在印尼投资的项目是全省第二大境外投资项目。

  盐城仍处于增量投入期,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益尤为重要,必须优化投资结构、把好投资方向。我市主动策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总投资1700亿元的产业创新“十大工程”,着力构建“高轻新绿”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集聚新的发展动能。

  积极探索“风电+N”综合利用模式,着力构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清洁能源产业风生水起。4月6日,大丰海港控股集团负责人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在北京商定,大丰海水淡化项目将引入巴基斯坦,建成中国在巴基斯坦的个“新能源海水淡化示范项目”。这是大丰海水淡化技术设备出口印尼、马尔代夫后,再次走出国门,实现了从饮水销售向输出成套设备、提供技术服务转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在以科技创新提升供给水平。4月10日,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公司总工程师马从生带着技术人员连续加班,赶着为扬州电厂设计烟尘减排方案。“我们新研发的超净排放技术,符合国家对燃煤电厂的环保新要求,一经推出就得到国内多家发电企业青睐。”持续的科研投入引领紫光吉地达公司不断向上攀升,凭技术掌握了国内、国际市场话语权。公司今年已有在手订单2.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13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市绿色转型的一大亮点,盐城环保科技城汇聚了全国80多家企业、20多家科研院所,形成教育、培训、科研、装备、工程、交易等完整的环保产业链,建成全国家、规模大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新产业经济快速崛起,节能环保、海水淡化、大数据、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一批新产业拔地而起,一批层次高、业态新、体量大的产业链项目实现突破,既丰富了绿色发展新内涵,又开辟了产业转型新路径,全市新兴产业发展增速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成为盐城加快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增长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样让市场更有活力、让社会更有创造力?我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将简政放权进行到底,助推企业轻装上阵提升竞争力。“我们公司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当天就核准发放,比以前快了半个月。”万泰时代城项目部负责人丁玉兵感慨亭湖区政务服务的高效率。我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红中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效释放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仅工伤保险费一年就可以减负80多万元,确实力度不小。”提起市里下调工伤保险费率以及失业保险费率,市区一家服装企业财务负责人拍手称快。据测算,此举将惠及全市近2万家各类参保单位,一年可为企业减负2亿元。日前,我市启动实施“暖企行动”,先后出台10条减轻企业负担和6条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呈现“开局良好、运行平稳、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长19.5%,新增就业24600人,农村劳动力就地自主创业3178人、返乡创业3434人,顺利实现季“开门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025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