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有“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之称。建设制造业强国,核心是创新,根本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研发的高地,高校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理当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强力推进器。
高校要“天立地”,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创造源”。“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这对于高校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高校历来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国三大科技奖74.7%出自高校,但高校要想在科技创新中更加有所作为,还须以全球视野、更高要求自我加压,在“天立地”中成为中国制造的“创造源”。“天”,就是要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难题;“立地”,就是要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关乎民生福祉的科技问题。无论是“天”还是“立地”,高校都应当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和价值追求,坚决摒弃自娱自乐式的所谓创新研究。要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和重点领域,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基地,助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
高校要“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库”。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不仅资源总量不足,而且结构矛盾突出,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研发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远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高校是国家制造业人才培养主阵地,应坚持“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制造的强大“人才库”: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改进、完善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对研究型人才、技术创新型人才、专门技术型人才和具有多学科视野及“大制造”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探索,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大力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由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制造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选用的无缝对接。

- 吉林制造跨境电商平台如何拓展市场?
0评论2025-04-26

- 吉林制造强省建设:多平台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0评论2025-04-26

- 吉林省知名品牌概览
0评论2025-04-26

- 吉字牌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
0评论2025-04-26

- 运用多平台协同效应推动吉林省制造业强省建设
0评论2025-04-26

- 吉林制造业的未来:多平台协同助力制造业强省建设
0评论2025-04-26

- 《吉林宝》和《吉字牌》在塑造吉林制造品牌形象中的作用
0评论2025-04-2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振兴战略的各项方针政策,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0评论2019-11-11605
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 李强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11月6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
0评论2017-11-07661
“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分享企业国际合作案例
东方网记者解敏11月1日报道:国家工信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曹钢介绍,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
0评论2017-11-02626